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5

jiqinre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运城学院优秀论文库查询系统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l_diligen

已采纳
张子荣,男,山西临汾人,现任校长,教授。赵雪宝,男,生于1966年1月,山西大同人,现任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生,1986年8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本科。1986年8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①出版《精解公安机关管辖案例刑法罪名》参编;《刑法学》、《民法》、《国家赔偿法教程》任主编;②发表论文《试析警察救助行为》。奖励荣誉:获公安部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获太原市优秀教育专家。 翟媛,女,生于1965年11月,山西昔阳人,现任法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1984年7月毕业于山西省警校,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200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1984年7月调入学院。科研成果:出版有《新法律教程》;《刑法学》警官高职法学教程;《民法学》警官高职法学教程。奖励荣誉: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太原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太原市公安局嘉奖。 刘明生,男,生于1964年 6月,山西太原人,现任刑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1984年7月毕业于山西省警校,2000年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1984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①出版《使用预审教程》任副主编;《侦查讯问学》任副主编;②发表《关于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的初步构想》等。奖励荣誉:荣获公安局三等功、山西省公安厅二等功、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 胡忠明,男,生于1963年4月,山西阳泉人,现任治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大学本科,1985年8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本科,1985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治安介理学》参编;《汉安行政诉讼实用教程》参编;《人民警察法教程》参编;《刑事侦查谋略与措施》参编;《治安案件查处法律文书制作场合》,任副主编。奖励荣誉:省、市、校“先进个人”。太原市“三等功”。 上官柳芳,女,生于1965年6月,山西运城人,现任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1986年8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本科,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6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邓小平理论概论》,任副主编。奖励荣誉:2002年获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 周立莹,男,生于1947年3月,山西太原人,现任治安教研室副教授,大学,1981年2月毕业于太原师专,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7年2月调入学院。科研成果:《治安管理文书写作》论著;《公安机关现行表格使用说明和示例》任副主编;《综合训练和毕业考试是警校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论文。荣誉奖励:论文《吃透“三头”搞好应用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获“三北”教学研讨会鼓励奖。 成文明,男,生于1964年6月,山西交城人,现任成教处处长,副教授,大学,1984年7月毕业于山西省警校,2000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1984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实用刑事技术教程》参编;《刑事侦查改革谋略与措施》主编。奖励荣誉:省、市、校“先进个人”。太原市“三等功”。 李保国 王建军,男,生于1963年6月,山西昔阳人,现任法律教研室副教授,研究生,1985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1985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民法教程》参编;《行政处罚法通论》;《民法学》;发表论文《公安机关与国家赔偿法》、《地方公安院校应成为公安职业亿建设的主要基地》;《创新警务机制,确保率先发展》。奖励荣誉:曾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发表的论文《公安机关与国家赔偿法》、《地方公安院校应成为公安职业亿建设的主要基地》获奖。 周正平,男,生于1953年3月,山西太原人,现任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大学本科,1982年5月毕业于山西矿院,1987年4月调入学院。科研成果:《辩证法研究》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副主编。荣誉奖励:1994年省教委被评为”优秀班主任”;1997年省公安厅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警衔晋升培训先进个人”;2000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优秀函授教师”;2000年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 李捷,男,生于1963年4月,山西太原人,现任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生,1987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本科,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从权利与次效率的关系看“沉默权”的取舍》论文发表于《公安教育》;《试论正确应对“律师提前介入诉讼”》发表于《中国警察教务信息博览》;《浅谈21世纪公安教育的培养目标》论文发表于《太原科技》;《浅析公安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的负面影响》发论文发表于《中国城市经济》;《公安行政诉讼实用教程》参编;《新刑事诉讼法教》副主编;《公安机关输刑事案件要题三百问》章节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编著。荣誉奖励:1993年、1997年、1998年、2000年四次获“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荣获“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太原市公安局“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 谢宁洁,女,生于1967年4月,山西临猗人,现任交通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大学本科,1988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1997年 7月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88年9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1996年《投资与汽车工业》发表于《交通纵横》;1997年《浅谈汽车前轮的测滑及其调整》发表于《山西交通科技》;2001年《中国未来城市交通管理的策略探讨》发表于《太原科技》;2002年《汽车驾驶中如何防止侧滑》发表于《能源基地建设》、《关于公安中等专业教育的探索》发表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汽车驾驶初级培训教程》参编;《现代交通管理应用技术》参编;2004年12月在《山西交通科技》上发表论文《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对策》。奖励荣誉:1995年太原市公安局嘉奖一次;1998年获太原市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太原市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02年论文《提高交通管理整体水平,创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被评为太原市政法系统优化发展环境理论研讨会论文优秀奖;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 王承公,男,生于1967年5月,山西原平人,现任服务中心处长,高级讲师,经济师,三级警督,大学本科,1989年7月毕业于太原市警校,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1989年8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论著《公安派出所常用文书写作与范例》,论文《论新时期公安秘书工作者的基本修养》。获奖荣誉:1995年被评为山西省公安厅优秀教师并荣立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新长征突击手”;1998年被评为太原市教委优秀班主任;2000年获市局新千年优秀党员并获太原市第二届政法、综治宣传“金剑奖”先进个人、“新长征突击手”;2003年获“2002年度太原市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太原市共青十大团干标兵;2004年被评为省团委“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并同时被评为省公安厅优秀教育工作者。 王彩霞,女,生于1975年2月,1998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2003年12月获南京大学情报学专业硕士。1999年4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2000年论文《谈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发表于《太原科技》、2003年4月《试论自动摘要技术》发表于《晋图学刊》、2003年10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发表于《情报杂志》、2003年11月《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发表于《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8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表于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公安教育论坛》(上册)。奖励荣誉:2001年9月被评为太原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4月被评为2002年度山西省职教学会中专图书馆委员会“先进图书馆工作者”;2003年12月被评为太原市人民政府评为“太原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师”,2005年9月被评为太原警官职业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 刘庆林,女,生于1964年6月,研究生,高级讲师,1995年7月毕业于山西省委党校,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调入学院。科研成果:1995年论文《国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发表于《学习与辅导》、1996年论文《试论头颈状态对体操的影响》发表于《山西体育科技》、1996年论文《试论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权利学研究》发表于《警学研究》、2000年论文《大众健美操对中青年女性健美效果的实验》发表于《山西体育科技》、2001年论文《浅谈信息服务业》发表于《山西经济》、2001年论文《浅析传统武术套路与现代散手运动》发表于《搏击》、2001年论文《山西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原因分析》发表于《山西统计》、2001年论文《关于发展山西资本市场的几个问题》发表于《经济问题》、2003年论文《西部发展与山西经济》发表于《山西统计》、2001年论文《课堂育人方法谈》在第十一届“三北”会议获奖。奖励荣誉:1993年获太原市政府“夏打”先进个人、2004年获太原市优秀社区民警、2005年获太原市优秀社区民警。 朱玉,女,生于1972年3月,1994年7月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工学学士,1994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1996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计算机上机操作与等级考试指导》副主编、200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用计算机基础教程》副主编、2000年发表论文“浅谈计算机信息安全”。奖励荣誉:1997年被评为太原市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党员、2005年被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评为先进工作者。 刑建刚,男,生于1963年4月30日,现任交通管理教研室主任,大学本科,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1986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刑事技术》参编,论文论文《30例自行车事故引起的颅脑死亡案例分析》和《表皮脱落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华法医学杂志》奖励荣誉: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太原市公安系统优秀教师以及优秀党务工作者;2000年9月被评为高级讲师职称、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职称。 容翠梅,女,生于1962年2月,现任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大学本科,1988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1984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实用刑事技术教程》参编,发表论文《利用手印推测身高的三元回归方程》、《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学生全方位评价初探》。奖励荣誉:1995年荣立太原市公安局三等功,1995年荣获山西省公安厅优秀教师,1995年荣获太原市公安局最佳民警,1996年荣获山西省公安厅优秀教师,1991——1995年别评为山西省中专教育先进个人,2000年获太原市警校首届评教评学一等奖。 田明,男,生于1976年10月,硕士研究生,2001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大,2001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2004年《战时日军对山西邮政的破坏》发表于《山西师大学报》;合著《华北抗战史》(上卷)发表于《山西人民出版社》。奖励荣誉:2004年被太原市政府评为市职业优秀教师。 翟淑琴,女,生于1965年10月,现任基础教研室科员,199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2003年考取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光电研究所光量子与光学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在读),1984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论文《刑事技术教程》。奖励荣誉:1999年获太原市公安系统优秀教师。 周志琛,女,生于1975年9月,2001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2004年考取山西大学数学科学院研究生(在读)。1998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论文《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学习过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获奖荣誉:2000年获太原市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005年获太原警官职业学院优秀教师。 李明,男,生于1979年6月,现任计算机教研室科员,大学本科,2003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论文《浅议青少年犯罪》、《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我见》在第十四届“三北”地区公安院校教育研讨会上发表。奖励荣誉:论文《浅议青少年犯罪》、《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我见》在第十四届“三北”地区公安院校教育研讨会上获优秀奖。 李建利,男,辽宁大连人,现任现代技术教育处副处长,高级讲师,专业三级警督, 1994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1994年7月参加工作。科研成果:《警用计算机基础教程》任主编;《中文WINDOW98教程》;论文《基于WORD的现场平面图应用》。奖励荣誉:多次获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太原市政府教育先进工作者。

运城学院优秀论文库查询系统

336 评论(8)

三林sky

仝 tóng 同“同”。 姓氏。 笔画数:5; 部首:人; 笔顺编号:34121 详细解释: --------------------------------------------------------------------------------仝 tóng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
261 评论(10)

王雅捷523

仝 读tóng (音同“同”)。 详细解释: 仝 tóng 【形】 “同”的古字。相同;一样〖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
263 评论(9)

豆豆豆豆,

截止2011年学院建有矿山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财务会计系、商务管理系、电子信息系、印刷工程系、有机食品系、建筑工程系。印刷技术、有机食品为首批特色专业,予以重点建设。 矿山工程系隶属于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成立,是学院建立最早的系部之一。我系师资力量雄厚,全系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工程师3名目前共有35个教学班级,在校生共1400余人,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最大的系。我系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和通风与安全三个专业。现已建成矿山测量实验室、矿山采掘机械实验室、矿山供电实验室、矿山流体机械实验室、矿山采掘技术实验室、通风与安全实验室、通风管路实验室和全国煤炭院校中是数一数二的矿山实训拆装车间。另外矿山工程系与山西蒲县宏源煤业集团签订长期就业协议,学院还将山西蒲县宏源煤业集团石家山煤业公司作为学生培养的实习基地,用以承担实践、实训教学,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山西省是全国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然而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到2005年底,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万人,其中采矿、安全、机电、地质、测量等煤矿主体专业的人数还不到3万人。煤炭行业专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预测,山西省从2006年到2015年的十年中,煤炭行业预计需要本科以上专业人才2万名,高职专科专业人才8万名,中职技校毕业生15万人,为解决我省煤炭行业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问题,省政府于2008年启动煤炭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煤炭行业所需人才。矿山工程系就是为了缓解煤炭行业紧缺人才需求而适时建立的。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矿山企业的需求,矿山工程系在原来大专教育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与宏源煤业集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解决了学生定岗实习问题,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 “做学合一,厚实融通”的运职精神在此得到彰显。此外,在学生管理和班风建设上,专职辅导员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能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最终使之培养成我国煤炭行业德才兼备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专业介绍煤矿开采技术:本专业面向煤矿生产企业,培养具备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煤矿生产一线的采掘施工、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矿山机电专业:本专业面向煤矿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从事矿山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基本选型设计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矿井通风与安全:培养具有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瓦斯检查、瓦斯抽放、防尘、通风与安全技术测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专家风采系主任李学忠,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曾主讲过“采煤概论”、“煤矿地下开采方法”、“采煤学”、“煤矿矿井设计”、“采矿程序设计与绘图”等课程。培养过多名采矿专业研究生。在《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山西矿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矿山工程CAD》教材,参编《倾斜长壁开采》、《煤矿设计指南》、《煤矿应用技术》等专著或教材。参加多项科研课题,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三等奖各一项。矿山机电专业学科带头人段鹏文,男,1946年生,中共党员,教授;曾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煤矿机电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主编《电动轮自卸车原理与运用》等3本教材;培养13名硕士研究生;主持完成选煤厂生产系统降尘工程等6项科研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篇。矿山就业前景矿山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我系09年有111名采矿、机修中职毕业生全部被宏源煤业安排就业,他们有的已安排到技术岗位,有的成了基层管理干部。月收入最高有4-5千元,大部分也有3000元左右。我系09开采大专,本应在2012年毕业,但宏源煤业集团急需用人,因此选拔35名同学,特开办“速成班”提前一年毕业安排就业,“速成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月薪2400元。 电子信息工程系是我校建立较早且作为重点发展和建设的系部之一。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行业、网络技术行业、 电子和通信类行业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等行业培养一线急需的现代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通信技术(3G方向)、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子测量与仪器七个高职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三个中职专业,其中高职在校生600余人,中职在校生200余人;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两个高职专业2011年秋季开始招生,到2011年9月全系在校生将超过1100人。电子信息工程系的教师由来自天津、北京、太原和西安等地的专家、教授和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共35名组成,整体综合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其中副高级以上占30%,硕士研究生以上占35%,“双师型”教师占50%,有工信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督导员一名,高级考评员6名,计算机高级装调员16名,这些都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电子信息工程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2012年我院设有“工信部第十五鉴定所运城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该站是工信部在山西省设立的第三个独立职业技能鉴定站,除负责本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取证任务外,还负责晋南地区及运城市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人事、劳动部门及高、中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和组织取证考试工作。目前有六名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获得工信部高级考评员资格,二十一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计算机装调员”高级证书。09级和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全部通过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的中级计算机操作员证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系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了具有模拟仿真、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实训基地。担负着学生实训、岗前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取证和面向社会服务的教学任务。其中有单片机实验室、ARM实训室、高频电子实训室、通信原理、光纤、移动通信和程控交换实训室、图形图像制作和动漫专用机房、3G(手机软件应用开发)专用机房、其中普通机房8个机房共408台微机,有投资200万元兴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投资130万引进德国的高端PCB刻板机H100,有已建成的现代电子工艺生产实训基地和PCB电路印刷板生产线,还有规划投资500余万,由华为公司商品级设备组成的通信技术综合实训基地,投资70余万元的机器人项目和传感器应用实训基地,以及具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创新设计培育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有机食品工程系,2008年正式获准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员,是中国第一家有机食品学历教育的专业学院。2009年正式列入国家高校统招计划,现已开设三个专业: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专业、有机食品生产与检验技术专业和有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院以教学为主,同时集科研、咨询、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机食品科技学院已与台湾、上海、北京及运城当地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密切的合作,聘请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来校兼职、讲学等,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践课程。据2007年美国劳工局和加拿大人力资源部统计,未来工作前景最为看好的十大专业中,有机食品专业居第三名(新媒体、生物工程专业分列第一、二名)。从2006年起,美国政府要求大学开设有机农业课程。同时,日本贸易振兴会官员认为,有机食品是今后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最有前途、最有开发价值的产品。中国有机食品产业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2013年中国大陆只有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有机食品科技学院从事有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有机食品专业的设置,对于培养有机食品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第一个有机食品专业,院领导特别重视,将有机食品专业建设作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大专部的重点工作。 汽车工程系组建于2008年7月,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也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同时还设有中职教育和非学历职业培训教育。学院大专部现下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试验点。拥有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以“实践瞄准实战、教师也是教练”的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组建和培养既能上讲台讲课又能下车间干活,既懂得如何教学又懂得如何训练,既是训练的设计者又是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者的“教练型”教师。2012年本专业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专职9人,兼职6人,高级职称5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生7人,技师5人。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王小晋高级工程师,是山西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首席专家,其他多名教师接受过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大国的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汽车工程系教学、实验实训室及实训车间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学院汽车实训中心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拥有8000平方米的教学厂房,一个实训车间,150余套专业设备,可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汽车工程系还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程学会、中国交通能源研究会、中国公路学会、汽车运输学会的理事会员单位,是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员单位,是山西省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单位和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汽车工程系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职业院校、各大企业的协作和交流。学院自筹建开始,就访问全国有代表性的职业技术学院,聘请这些院校的校长和有关职教专家担任顾问,整个筹建过程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学院多名教师也曾在国外进行职业教学的研修,学院与德国的乌尔姆技术大学和新乌尔姆技术大学等高校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高校在德国都有较高声望,实力雄厚,师资力量强。汽车工程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在“健康人格为本、职业素养为重、技能应用为主、差异发展为径”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汽车工程学院努力彰显学科和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积极推行老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专业课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学习期间,学生要到企业实习、顶岗,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去企业、再带着问题回课堂”,将所学在企业中应用,将所见在课堂中求解,真正使学生做到学生与员工合一的双重身份。学院坚持“中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技能应用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及差异发展、张扬个性优势的强化,是复合式、高质量、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汽车工程系的课程体系设计坚持超前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体现了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对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任务,使课程单元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汽车工程学院的课程设计还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学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汽车工程系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教学工作。学院积极探索先进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与行业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学校工厂”、“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在运城和太原等地区先后与运城(通达集团,彩虹集团,韩韩集团,万通集团),太原(大昌集团,必高汽修,新发展,新世纪宝鼎,香山汽贸)等的汽车集团下属的4S店及相关企业签订了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协议和用工协议,满足了汽车类各专业教师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由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汽车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家,维修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提出咨询和指导。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保证了学生技能鉴定的高比例通过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生就业“零适应期”的目标。汽车工程系还将建设运城职业技术学院驾校,以便学生学习驾驶技术。驾校将拥有占地20000平方米的专业训练场,拥有专业的教练员队伍,100多台教练车。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成立于2008年7月,按照国内一流,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学院建设的五年目标是建成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主的教学科研体系,十年目标是建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模具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并举的多专业共同发展的教学科研实训体系。2009年8月首次招生,分高职和中职两部分。高职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3个专业。中职开设“机械加工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2个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8名,博士2名,硕士12名。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实训设施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总值近1800万元,建有金工实训、数控实训两个工厂。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电工、电机、特种加工、气动液压、数控技术、变频器、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等实验室以承担实践、实训教学,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学院从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的需求出发,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建设创新基地,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致力于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机电相关专业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基础理论根据学生基础,采用分段制教学;专业理论教学注重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实行“模块式”教学,实施多证制,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即具备生产岗位所需的各项技术和操作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的既定目标。深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导,以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途径,以就业为导向,贯彻“能力为本位,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中心,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探索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把我院机电相关专业建设成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方法好、教学手段先进、具有较大办学规模、集“产、学、研”为一体、在山西省高职教育中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专业,并争取成为山西省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尽早将本专业建成国内一流的名牌专业。 经济管理系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追求学科与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结合。系各专业的设置,将依据系定位和聘请到的相关学科专家教师而决定。全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学生“懂管理、善经营、有技能”并达到“肯干、能干、会干”,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素养、管理思维能力和岗位技能。经济管理系现有高职、中职两个办学层次。高职层次设有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民政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4个专业,中职层次设有物流管理、市场营销2个专业。经济管理系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具体培养从事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民政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会计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经管系由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20多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学历高,知识新、结构合理,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其中副高职称以上5人占25%,研究生学历14人占70%。我们建设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校内实训基地,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按照学院规划,三年内在校学生规模将达1600余名。经管系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印刷工程系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一个专门培养高技能印刷和包装技术人才的系部。是山西省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印刷技术专业的院系。本系现有印刷技术、包装设计与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制版与设计方向)、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方向)五个高职专业。系主任由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全国印刷技能大赛裁判员、原全国高职高专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白家旺教授担任。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3名,其中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4名。我系始终坚持 “政、校、企、行”联合办学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择优推荐,人尽其才”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大力挖掘就业市场,先后与运城市文化光电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合作成立了“运城市印刷人才培训基地”和“山西省印刷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10年11月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合作在我系举办了首期中级平版印刷工培训班,并大获成功,为运城乃至山西印刷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使我系毕业的学生具备印刷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良好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我系特开设了多门精品课程:如印刷设备、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制版工艺、胶印机操作与维修、胶印机故障判断与排除、印刷企业管理、柔凹版印刷工艺、印刷营销与业务、印刷原理与工艺、传媒广告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包装设计、印前制作、印刷设备操作、印刷工艺与印后加工、印刷设备维修与服务、生产管理及营销等工作。自建系以来,我系已拥有印刷和包装两大实训中心,共建成胶印实训车间、丝网印刷车间、数码印刷车间、数字印刷实训机房、包装检测实训等五所实验实训车间,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包装和印刷实验实训设备达43 台套。我系一贯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实操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做学合一、厚实融通” 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实训中心先进的印刷、包装设备的优势,将教室搬到了实训室,使学生实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每人均能上机操作,并能熟练掌握各种印刷设备和仪器的原理、性能、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系各专业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实行“双证”就业,一是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中级平版印刷工、中级计算机图形图像操作员、中级包装设计师等,二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证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力与就业竞争力。 建筑工程系秉承我院“做学合一 厚实融通”的校训,和“既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又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先进办学理念,专门培养掌握建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建筑工程系具有双师型(教师、工程师)的教师队伍,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培养方向,着重学生对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建筑工程测量技能的熟练掌握、一般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建筑工程施工以及现场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等。学院配备了“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和“土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创造了较优越的条件。
333 评论(14)

天天吃鸡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内唯一的 全国重点大学 ,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07年将迎来100年华诞。(详细请点击 ) 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孔祥熙先生于1907年在美国欧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支持下创办的铭贤学校(Oberlin Shansi memorial School)
22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