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soul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 业 论 文题 目:浅谈捷达轿车故障分析及诊断方法 姓 名 李来骁 学 号 20077110550225 专 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班 级 07秋 指导教师 任惠巧 09 年 4 月 28 日目 录目录 1[摘要] 21.绪论 32.捷达轿车2V水温高故障及故障分析 1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 2检查电控散热系统 3检查水温监控系统 53.发动机异响故障及分析 1发动机异响特性的分析 2发动机异响的诊断 1异响诊断的原则 2异响诊断的方法 4实例分析 84.小结 9[参考文献] 9[摘要]本篇论文以捷达轿车常见故障为主题,介绍了捷达汽车的电喷发动机,本篇论文着重介绍了捷达轿车的常见故障如水温高和发动机异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诊断方法,尤其对发动机异响例举了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诊断方法的介绍。[关键词] 捷达轿车;故障分析;实例分析浅谈捷达轿车故障分析及诊断方法1.绪论捷达轿车装配的是6L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电喷发动机故障少,而且对偶发故障有电脑存储功能,让发动机的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突出的优点是能准确控制混合气的质量,保证气缸内的燃料燃烧完全,使废气排放物和燃油消耗都能够降得下来,同时它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增加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的缺点就是成本比化油器高一点,因此价格也就贵一些,故障率虽低,一旦坏了就难以修复,但是与它的运行经济性和环保性相比,这些缺点就微不足道了。 喷油油路由电动油泵,燃油滤清器,油压调节器,喷射器等组成,电控单元发出的指令信号可将喷射器头部打开,将燃油喷出。传感器专门接受温度,混合气浓度,空气流量和压力,曲轴转速等数值并传送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是一个计算机,内有集成电路以及其它精密的电子元件。它汇集了发动机上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和点火分电器的信号,迅速进行分析和计算出下一个循环所需供给的油量,并及时向喷射器发出喷油的指令,使燃油和空气形成理想的混合气进入气缸燃烧产生动力。2.捷达轿车2V水温高故障及故障分析1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 (1)水箱外部脏污或空调冷凝器和水箱之间堵塞等,造成水箱散热不良,引起水温偏高。必要时需进行清理。散热器的清洗应拆下,用发动机外部清洗剂对表面多喷几次,几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用高压风枪吹干。冷凝器外表随即也用外部清洗剂清洗干净。 (2)节温器损坏造成打不开,使冷却液不能顺畅进入水箱形成大循环,使水温很快 升高造成开锅。节温器是决定走“冷车循环”,还是“正常循环”的。节温器在水温升高时开启,温度越高时开度越大。节温器不能关闭,会使循环从开始就进入“正常循环”,这样就造成发动机不能尽快达到或无法达到正常温度。节温器不能开启或开启不灵活,会使冷却液无法经过散热器循环,造成温度过高,或时高时正常。因节温器不能开启而引起过热时,散热器上下两水管的温度和压力会有所不同。 (3)水泵损坏而不能将冷却液送至水箱,造成冷却液循环不良,也使水温过高一直到开锅。需检修或换一只新水泵。对于水泵,。捷达车8万公里换正时皮带时,一定检查水泵是否有渗漏迹象,若渗漏一定更换。请仔细检查正时皮带一侧,是否有漏水迹象。对于行驶里程12万公里以上的捷达车辆,更换正时皮带时,建议车主更换水泵。长里程的捷达车辆,轴与叶片容易分离,维修时一定要注意。 (4)水箱及发动机水套水垢太多,也会造成散热不良,水温升高。必要时清洗水道。水道的清洗要拆下节温器、法兰,并检查气缸盖上回水管—节流阀体—膨胀水箱部位的细水管是否畅通,不畅通要想办法处理。 (5)缺少防冻液,冷却液过少也会造成水温过高,必须及时添加或更换冷却液。由于防冻液添加和更换不规范,会造成发动机水道和水箱提前堵塞,出现水温高的现象。防冻液两年更换一次,在更换和添加时必须使用原厂配件。如果浓度过高,将会造成散热效果不好,发动机过热。这种危害在发动机中小负荷运转时不太明显,大负荷高速运转时会造成冷却液温度过高。故不可随意添加防冻液原液,一定要先检测浓度。不同型号的防冻液不能混合使用,以免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或气泡,降低使用效果;在更换防冻液时,应先起动发动机,然后使发动机停止转动,放出清洗液。将冷却系用净水充满,怠速10分钟后,放水,重复几次直到水道流出清水为止,然后再加入新的配合好的防冻液和水。 (6)冷却系统内部有空气,造成冷却水不能正常循环。 (7)气缸垫损坏,导致气缸中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却系统而使水温很快升高至开锅。必须更换新缸垫。新两阀的气缸垫由钢片做成,一般性的短时水温高不会烧坏缸垫,但长时间行驶,没有冷却的环境下也会损坏。(8)对于发动机水温高,一定是在保证冷却系各部件没有渗漏条件下检查。渗漏部位多位气缸盖后部三通水管,水泵,各水管接头处,散热器,节温器,气缸垫,储液管盖。对于有渗漏的情况,做完后一定用检测仪加压,观察各部件有无渗漏。2检查电控散热系统 捷达车的散热风扇是电控的,一般水温在100度以内,电子扇以低速挡转动;当水温一般字100度以上时,电子扇以高速挡运转。打开空调开关同时,电子扇也将以低速挡运转。电控系统造成水温过高的原因有:(1)检查散热电子扇转不转,或者没有高速挡或低速挡,使电子扇的强制风冷不起作用,造成水温过高。必要时更换电子扇。(2)双温开关故障。双温开关内部设有两个开关:一是在90度左右接通使风扇低速挡运转,低于84度风扇停止;二是在100度左右接通使风扇高速挡运转,增强风扇散热能力,水温降至90度时,风扇低速档运行。检测时,可在相应温度下用万用表测两挡开关是否闭合或拔下双温开关,短接两插头,观察风扇是否运转,如果运转,而接上插头风扇不运转,则开关有问题,必须时更换新的。(3)电子扇是继电器控制的,继电器损坏,造成电子扇不运转,没有强制风冷而使水温高。(4)空调继电器损坏。打开空调开关,电子扇必须以低速挡运转,与冷却水温高低无关;当空调系统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电子扇还应以高速挡运转。如不正常,应检查空调控制系统。空调中的雪种要适量,空调系统中高压端压力过高,制冷剂或制冷润滑油加注过多,内部自调试空调压缩机的自调功能失灵导致高压过高,空调冷凝器的堵塞,以上故障都会加大发动机的负荷,消耗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导制水温过高。另外,空调制冷剂加注过少或过多,都会降低制冷效果。 3检查水温监控系统如果以上两方面检查均无问题,一般不会出现水温高、开锅问题,剩下的就是水温监测系统问题,如水温表显示水温过高或过低,以致形成误报警。监测系统故障原因可能有:(1)水温传感器损坏。负极搭铁不良,有时也会改变传感器的电阻值信号不准确。搭铁点:电池上的负极线、电池下与车身搭铁线、在波箱上搭铁点、在气缸盖上的搭铁点、中央继电器盒后方搭铁点。如有需要可更换发动机小头线束。 (2)水温表显示不正常,可用专用测量工具检测水温表的测量基点和范围,如不正常则需要换水温表。 (3)正常情况下,如果稳压输出电压过高或过低,也会使水温表显示不准确,可能显示水温过高,以至报警灯亮。(4)有的捷达车有两个相似的、都象水温传感器的插头,一个是水温传感器,另一个是进气歧管加热控制开关,如果两个插头插反,也会使水温表显示错误。 (5)电路本身线路故障也会使水温表显示错误,一般线路连接最大电阻不应超过5Ω。通过上面全面的检查故障车是因为节温器故障,所引起的车辆水温过高,本人在一汽大众实习中,从指导师傅那里学到检查水温高一些技术。3.发动机异响故障及分析发动机异响标志发动机某一机构的技术状态已发生变化。主要是因有些零件磨损过甚或装配、调整不当引起的。有些异响尚可预告发动机将可能发生事故性损伤,因而当发动机出现异响时,应及时修理,防止故障扩大。在拆开之前,先要进行检查,以初步确定故障的所在部位,然后对发动机异响特性的分析,可以基本上诊断异响的部位、原因和程度,避免拆检的盲目性。1发动机异响特性的分析 发动机异响常与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温度和工作循环有关,通过对异响进行特性分析,可找出其变化规律。(1)异响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 发动机的大多数常见异响的存在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状态。异响仅在怠速或低速运转时存在。发响的原因有:活塞与气缸壁间隙过大;活塞销装配过紧或连杆轴承装配过紧;挺杆与其导孔间隙过大;配气凸轮轮廓磨损;有时,起动抓松动而使皮带轮发响(在转速改变时明显)。(2)异响与负荷的关系发动机上不少异响与其负荷有明显的关系,诊断时可采取逐缸解除负荷的方法进行试验,以鉴别异响与负荷的关系。(3)异响与温度的关系 低温发响,温度升高后声响减轻,甚至消失。发响的原因有:活塞与缸壁间隙过大;活塞因主轴承油槽深度和宽度失准;机油压力低而润滑不良。温度升高后有声响,温度降低后声响减轻或消失。(4)异响与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关系发动机的异响故障往往与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有明显的关系,尤其是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异响都与工作循环有关。(5)异响与发动机部位的关系 发动机发生异响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动,根据振动的特点和部位可以辅助诊断发生异响的原因。可听察燃烧室、主轴承和气门等部位,可以辅助诊断活塞顶碰缸盖、气缸凸肩磨损过甚、气门座圈脱出、曲轴折断和主轴承松旷等故障。(6)异响与其他故障现象的关系 发动机在发生某些异响故障时,常常伴随出现其他故障现象。因此,这些伴同现象就成为辅助诊断异响原因的重要依据。检查发动机异响要具备:人工直观法就是通过看、摸、试、听等直接感观,或借助简单工具,以确定机器技术状况和故障的方法。其特点是不需要专用设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诊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一看:即观察有故障疑点的机构、总成和零件的状况,如各仪表指示数值、机体裂痕和变形、消声 器排放废气的颜色、滴漏的油迹和水迹,再结合其他有关情况分析、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二摸:即用手触试可能产故障部位的温度、振动情况等,从而判断出诸如配合的松紧度、轴承间隙的大小零件配重的平衡等。三试:就是通过各种试验方法,使故障现象充分地显现出来,如按喇叭、打开点火开关或灯开关、火花塞"断火"、使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或降低等,必要时还可换装好的总成或 零件进行对比试验。四听:就是根据发动机在不同工作情况、不同部位发出的声响及声响的规律,判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如汽缸内有无爆震声、排气消声器有无放炮声或 "突、突"声等。2发动机异响的诊断1异响诊断的原则 若声响在低速运转时显得轻微、单纯,在高速运转时显得轰鸣且平稳均匀,在加速或减速显得圆滑过渡,则为正常声响。若声响中伴随着沉闷的声,或清脆的声,或短促的声,或细微的声,或强烈的声,即表明发动机存在不正常的异响,至于其是否严重,则可依据以下情况判断:声响若仅在怠速运转时存在,转速提高后即自行消失,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声响又无明显的变化,则属于危害不大的异响,允许暂时存在,待适当时机再行修理。声响若在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时出现,而且当发动机在中、高速运转期并不消失,同时又引起机体振抖,则属于不允许再继续存在异响,应予以立即查明原因,进行排除。声响倘若是在运转中突然出现的,且又较猛烈,则不应使用发动机继续运转或进行试听诊断,而应立即停机拆检。一般应先拆油底壳,再拆缸盖。2异响诊断的方法检查发动机异响要具备:人工直观法就是通过看、摸、试、听等直接感观,或借助简单工具,以确定机器技术状况和故障的方法。其特点是不需要专用设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诊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1)看:即观察有故障疑点的机构、总成和零件的状况,如各仪表指示数值、机体裂痕和变形、消声 器排放废气的颜色、滴漏的油迹和水迹,再结合其他有关情况分析、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2)摸即用手触试可能产故障部位的温度、振动情况等,从而判断出诸如配合的松紧度、轴承间隙的大小零件配重的平衡等。(3)试就是通过各种试验方法,使故障现象充分地显现出来,如按喇叭、打开点火开关或灯开关、火花塞"断火"、使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或降低等,必要时还可换装好的总成或 零件进行对比试验。(4)听就是根据发动机在不同工作情况、不同部位发出的声响及声响的规律,判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如汽缸内有无爆震声、排气消声器有无放炮声或 "突、突"声等。 3异响的确诊过程 根据异响出现的时机和连贯存在的时间来看,异响一般都分别存在于怠速或低速运转期间和高速运转期间。当异响出现在怠速或低速运转期间,可依以下顺序进行诊断: ①用单缸断火法检查异响与缸位是否有关联。若某缸断火后异响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故障在该缸。 ②若某缸断火后异响并无明显的变化,说明异响与缸位并无关系。检查异响与工作循环是否有关联,判定故障出在哪一机构。 ③进而再逐渐提高发动机转速,听察异响有无变化,根据异响随转速的变化,判断运动机制耗损的程度。 ④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发动机温度的变化对异响的影响。 当异响出现在高速运转期间,可依以下顺序进行诊断: ①从低速逐渐提高发动机转速,直至高速运转。在此过程中,注意异响出现的时机。 ②当异响出现后,使发动机稳定于该转速运转,仔细听察异响,利用单缸断火法查明缸位。 ③若难以查明缸位,则应听察该异响分布的区域。 ④若从低速逐渐提高转速的过程中,并不出现异响,却在急加速或急减速时出现异响,则用单缸断火法并配以速度的急剧变化,即可判明异响发生在哪个缸位。 通过上述诊断,基本可查明异响与发动机的负荷、工作循环、转速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如若异响与某种异响 特性相符合,即可作出诊断结诊。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听察异响引起的振动部位及伴同的其他故障现象,注意机油压力、机油加注口和排气管等处的变化,辅以诊断故障,从而得出确诊的结论。4实例分析 本人在一汽大众实习时有一辆捷达,在使用中驾驶员反映该机的发动机有异响,经到现场诊断发现: ①在发动机体外听察时,怠速时其异响为短促而坚实的“嗒、嗒”声;若发动机转速由怠速到中速时,异响更清晰,为连续敲击声,并且随着转速的增高,敲击声更为突出,急加速时异响明显。 ②不论发动机温度高或低,异响没有变化。 ③将发动机转速稳定于中速,侧耳细听时发现,异响是有规律的声响,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异响频率提高。 ④用单缸断火法检查时,发现解除3缸负荷后异响减弱;解除其他缸的负荷后异响无明显变化;解除2、3缸和3、4缸的负荷后,异响减弱程度同解除2缸负荷后的相近。 ⑤将机油加注口盖打开,倾耳听察发现,异响呈清脆而音量较大的“当、当”声。 ⑥在检查异响的同时,观察到机油压力偏低。 通过上述诊断分析知:该异响与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工作循环有关,而与发动机的温度无关;同时,异响随转速的升高而加强,解除3缸负荷后异响减弱,因而根据异响特性初步认为故障是3缸的连杆轴承松旷引起,再结合异响的部位及机油压力的偏低,最终判定故障是3缸的连杆轴承松旷,应马上进行检修。拆下连杆轴瓦后,发现2缸的轴瓦已严重剥落,表面有轻微烧熔,其他各缸轴瓦正常;经测量,曲轴上连杆轴颈的尺寸和圆度均在要求范围内。更换了一付连杆轴承后异响消失。因该故障发现处理得早,防止了故障的扩大。同时因运用了异响特性的分析和诊断方法,正确地诊断了故障的原因,做到了有目的地拆检,及时地排除了故障。4.小结以上的是我通过在学校几年的学习和在一汽大众实习动手对捷达汽车的初步认识。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汽车的原理各个部件在哪里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一汽大众实习让我有了很好的实践机会,能让我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真车上。在本篇文章中介绍了捷达汽车的部件,通过我在一汽大众的学习知道了捷达轿车的常见故障,让我更深地了解了捷达轿车,让我看到了国外汽车业的实力,让我知道了捷达汽车为什么能在中国畅销,真诚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汽车能够早一天的走向世界。本人所学的所说的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很希望老师再一次的指导我,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努力创新。非常感谢老师这几年的教诲,我会牢记在心。[参考文献][1] 李培军《捷达两阀电喷轿车维修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年1月[2] 嵇伟《汽车电喷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 稽伟《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4] 宋进桂《进口丰田轿车新结构的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 邯郸北方学校编《怎样维修汽车ABSASR和SRS系统——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培训系列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第1版 
在汽车发展经历的一百二十年里,其造型艺术中的美学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技术的发展,也时时处于发展演化之中。该文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汽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了汽车从产生到现在所经历的七大阶段性美学风格。 关键词:汽车;形式;造型艺术;美学风格 汽车的产生 卡尔·奔驰[Karl·Benz](1884—1929)——现代汽车工业先驱之一,人称“汽车之父”。1885年10月,他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1886年1月26日,他又取得汽车发明的专利权,德国人便把1886年称为汽车诞生年,从此汽车作为一种工业产品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汽车的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汽车形式与功能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的设计美学风格,可将汽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七个时期: (1)汽车产生阶段(1885—1900); (2)汽车发展阶段(1901—1915); (3)汽车制造日趋成熟阶段(1916—1929); (4)汽车引擎设计突破性发展时期(1930—1951); (5)喷气式时代(1952—1964); (6)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1965—1979); (7)汽车式样的多样化时期(1980—)。 1汽车产生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885—1900) 在汽车产生阶段,设计师仅仅专注于技术层面的设计,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汽车的技术实现功能,是一种技术上的探索与发明,是完全向功能技术设计的“一边倒”设计,造型艺术则处于从属地位,是一种功能压倒形式的设计。尽管如此,汽车作为一件伟大工业产品的诞生,其本身就符合一种理性的、严谨的美学风格——机械美学风格。 1885年奔驰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形式上给人的感觉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三轮马车。奔驰所注重的是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功能实现与制造技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是从功能、技术层面去考虑设计,在美学风格上则没有什么明显的痕迹,甚至根本没有加以考虑。一眼看去,该车只有一种机械加工所处理过的痕迹,符合机械美学风格。 1894年的Benz Velo只是将三轮改进成了四轮,虽然车身加装了翼子板,但在形式风格上却没有任何改变。这时的汽车只是一个粗糙的工业产品,还没有关于美学风格的设计理念。这时的发明家(也是设计师)认为将三轮运行方式改为四轮运行方式要远远强过纯形式上的改进,机械风格依然处于垄断地位。换言之,1885—1894年之间的汽车设计还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功能性的探索,属于一种纯机械的美学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前后。 2汽车发展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901—1915) 19011915年间,随着流水线生产方式的问世,汽车实现了小批量化生产。设计师开始注重汽车的局部装饰,在车的前脸使用了铝板、镏金板等质感较强的装饰性材料,使得该时期的汽车看上去装饰性很强,符合当时“新艺术运动”的流行趋势和趣味喜好,是一种注重局部装饰的装饰风格。 1900年产的Mercedes Benz一改过去的“机械式样”,给人一种全新的面貌:发动机前置,就着发动机形状因地制宜地加装了一个发动机车罩;前脸安装了圆圆的前大灯,形式上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轮毂不再用圆钢条直接交织而成,而转向采用铸造成型的具有平面装饰韵味的轮毂,增加了车轮的形式美感;车轮上面的翼子板不再是一块简单的铁板,而是根据车轮和传动齿轮的位置,精心设计的圆弧形,这对整车有很好的装饰性;车座上增添了扶手和靠背,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05年产的Michel touring Car与前者在整体形式上并无大的改变,但前脸、座椅、方向盘等局部装饰却远远超过了前者:车灯采用了镀金处理;前脸的通风栅栏周围镶嵌上了金黄的装饰性镶条;轮毂经过镀金处理,边缘喷上了鲜艳的红漆;车身也喷涂为鲜艳的蓝色,增添了该车的视觉美感,是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 1914年产的Ford-T小汽车在前脸、驾驶台、座椅等局部继承了这个时期的设计特点——细节装饰。繁琐的装饰是这个时期的最大趣味,甚至是这个时期审美的标准。尽管车身仍然是马车造型,但翼子板已开始采用整体连贯的弧型设计,车身的形式感得到了增强,造型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汽车发展阶段的汽车虽然在局部形式上有了些细微的改变与突破,但就整体形式而言,还是比较呆板。设计师只是通过增强汽车局部的装饰来美化车体,花哨的装饰成了这个时期汽车的“标准配置”,仿佛花哨的装饰就是美、就是时尚、就是真理。1915年左右“装饰风格”逐渐被“反装饰风格”所取代,从而沦为文化化石,被岁月所掩埋。 3汽车制造日趋成熟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916—1929) 汽车加工制造在这个时期已日趋成熟,汽车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拥有汽车,汽车的造型逐渐成为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被奉为时髦的装饰,在此时被坚决反对,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一种整体的形式美。 在1916年生产的Porsche Turbo车身上,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种大量的细节装饰——前脸没有了金色的装饰性镶条,没有了夸张的前大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有进气和散热功能的通风栅栏;翼子板、座椅以及方向盘周围也都没有任何装饰;每个零部件的存在都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整个车身都旨在突出“功能主义”,是一种反装饰风格。 在1919年产的Ballot身上,我们能明显地发现它和以前的车身有了很大的区别: ⑴以前的车头与车身在分布和衔接上是不统一的,缺乏整体感,而该车在设计上将车头和车身融为一体,已经开始注重整体造型,造型已成为了汽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⑵车身在色彩上采用了偏灰的色彩,不再像“装饰风格”时期那样偏好于鲜艳、明快的色彩。 ⑶整车仍然找不到任何装饰,在设计上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反装饰风格。 反装饰风格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渐渐地走向了低谷。从1928年生产的Mercedes Benz汽车身上可以看出,该车的车身尽管符合这个时期的整体性特征,但在轮毂和前脸部分又开始出现细节装饰,整车充满了十多年前的那种装饰韵味。该车的出现,宣告了反装饰风格时期的结束。 4汽车引擎设计突破性发展时期(1930—1951)的设计美学风格 汽车引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汽车造型艺术的突飞猛进,汽车设计开始追求一种动感美,速度美,开始以空前的热情重视外修造型。此时外形具有流畅线条的汽车便被认为就是好的设计,“流线型风格”开始席卷全球。 1930年产的Ford-A型汽车,外形已与以前的箱型车迥然不同,它具有新颖的车身,前后翼子板、驾驶舱都呈圆弧形,就如一只甲虫。通过与以前的车身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该车有以下特点: 1)车头、车身和车尾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车具有一种流畅的线条,从头部一直蜿蜒到尾部。3)整车没有棱角分明的地方,任何面与面的相交处都力求一种圆滑、柔和的过渡。 1951年产Mercedes Benz300在前脸和翼子板的设计上都采用圆弧型设计,使用内置式车灯,增强了车灯与前脸的融合性,使得前脸线条更加优美流畅。该车圆滑的前脸,柔美的车身,流畅的线条无处不体现了流线型风格所具有的特点。 由于流线型轿车在车内空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缺陷,在20世纪50年代,一种类似船形,带有引擎舱、乘员舱和行李舱的汽车逐渐代替了流线型风格的汽车,成为了时代的新宠。 5喷气式时代(1952—1964)的设计美学风格 随着喷气式时代的来临,汽车设计开始趋向在车后加上大大的尾翼,追求一种与飞机形式有紧密联系的风格。这种对有机形式比较重视的设计风格被称为有机风格,也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富于雕塑表现味道的风格,这种风格慢慢地取代了流线型风格的统治地位,成为了设计美学风格的新标准。该时期的汽车造型有两大特色:一是车身的防撞设计;一是尾翼的流行。 在1953年的Mercedes Benz 180车上可以看到,流线型时期前脸和引擎盖所特有的夸张的流畅线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练的近乎平板的引擎盖和简洁的圆弧车灯;车身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快,而且驾驶室空间比以前更大了;车的裙边外侧有了比较显眼的防撞保险杠;车侧身有两道仿佛特意雕刻出来的外凸有机形,属于一款典型的有机风格设计作品。 1960年产的Lincoln车,其整体造型就犹如用刻刀镌刻出来一般,有种简练的形式美,车身两侧也和前面两部汽车一样,有一刚劲的外凸有机形,行李舱上面有一对尾翼,整体形式非常接近于飞机造型,是对喷气时代的一种具体反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喷气式飞机不再为人们所好奇,时代再次把有机风格遗忘,而将趣味投向了新的设计风格。 6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1965—1979)的设计美学风格 在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受当时“波普”运动的影响,新奇、古怪、独具个性的造型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以甲虫为原形设计的小型汽车大为流行。汽车的造型艺术属于一种追求独特形式美感的波普风格。 1965年产的Corvette汽车造型比较奇特,车体较以前小了许多;车尾也不再有尾翼;前端的防撞杆也较以前隐蔽;车身两侧没有了外凸有机形。整车在风格上有了一种夸张而新颖的变化——即注重整体形式而不拘泥于局部刻画,美学风格上属于波普风格。 1975年产的Chevette汽车在形式上也是仿甲壳虫造型:两个前大灯就犹如两个眼睛;车体表面比较小巧、硬朗,形式感强烈;车身线条从圆滑走向了棱角,从柔和走向了硬朗,车灯从圆形变为了矩形……在造型艺术上一如既往地继承了追求形式主义的波普风格。 1979年产的通用Buick在整体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大的改变,车身体积又开始出现长、大、宽的特征,车身风格抛弃了以小巧的甲虫为原型的波普风格,而转向采用硬朗、理性的造型风格,形式主义从此宣告结束。 该时期的汽车设计比较注重车的整体形式,外形大都取材于甲虫造型,汽车的形式非常丰富生动,具有美感。这种片面地强调汽车形式的设计风格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它同时也降低了汽车内部空间使用的有效性,因而终究是会被淘汰的。 7汽车式样的多样化时期(1980—)的设计美学风格 从20世纪80年代起,汽车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形式成为了竞争的关键,各种风格的汽车式样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以一浪高于一浪的趋势淹没了整个世界,造型艺术已经完全沦为一种有力的促销手段。而对其设计美学风格来讲,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1)极简主义风格 Lexus LF-A概念车就属于典型的极简主义风格,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简洁干练的外型,一种在整体形式上能取得高度协调的统一,倡导“简洁便是美”的设计理念。 (2)仿生风格 生物的外形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具有神奇而美丽的形式,把生物的形式应用到了汽车设计中能取得一种奇特的效果,能赋予汽车某种生物的灵性。Beetle是大众的一款经典轿车,其外形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甲虫,属于典型的仿生风格。 (3)雕刻风格 希腊雕塑分为两种风格:崇高伟大风格,即一种表现伟大、静穆、神圣、崇高的风格形式;优美典雅风格,即一种表现优美、典雅的风格形式。在现代的汽车设计中,这两种风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崇高伟大风格表现的是一种伟大、静穆、神圣、崇高的美,如果把这种风格融入到汽车设计中,便能使这些车具有一种神圣庄重、雄浑有力的形式感,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审美的功能性。Chevrolet Camaro概念车通过坚实、健美、有力的车身线条,凹凸有序的块面关系,传达出一种庄重、雄浑、彪悍的气质。 其次,优美典雅风格是借助车体外形上灵动的线条,或是优美的弧线和曲面来得以体现,突显出一种优美典雅的外形气质,这种风格大量地被用在了轿车和跑车的造型艺术上。Porsche Carrera GT的车身就是由优美的弧线和曲面所构成,具有一种优美典雅的特质。 (4)高科技风格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设计也出现了一种倾向于表现科技,体现未来的风格,即:高科技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不但吸取了雕刻风格的优点,而且在外观上还具有强烈的未来气息和高科技韵味。Audi RSQ概念车就属于典型的高科技风格,该车在形式上吸取了优美典雅风格的精髓,加上概念化的夸张外形、银灰的色彩搭配,整车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未来气息和高科技韵味。 在近二十多年间,尽管汽车的美学风格是复杂多样的,但就汽车设计中的美学理念来说,却是有史以来被应用得最为成功的。 汽车设计美学风格的总结及未来发展 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1713—1780)将艺术分为三种,即:美的艺术、机械的艺术、居中的艺术。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它既不完全属于“美的艺术”,也不完全属于“机械的艺术”,而应该属于“居中的艺术”,也就是说,汽车设计的本质是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最佳平衡。从汽车发展所经历的七大阶段性美学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汽车造型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也发生了以下复杂的变化过程:技术>艺术,技术≥艺术,甚至技术≤艺术。从机械美学风格,装饰风格,反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新有机风格,波普风格到如今的极简主义风格、仿生风格、雕刻风格以及高科技风格,都直接反映出了各个时期设计师对这种平衡关系的理解。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汽车设计也从未停下过前进的步伐。汽车的设计美学风格也在不断地演变,也在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汽车的设计美学风格来讲,雕刻风格、仿生风格以及高科技风格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