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yong
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手机、流行音乐、选秀,一切流行元素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和双耳。当现代化的浪潮袭面而来,发展迅猛的大众传媒使文化日益世俗化、娱乐化,我们能否紧紧抓住传统文化的手,执子之手,与子共生?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执起传统文化之手,与子共生,流行文化才具有扎实的根基和深厚的底蕴。流行文化是以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刺激为主要特征的,当它与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相背离时,它只能带来思想的浮躁与浅薄,沦为“快餐文化”,只能流行一时、昙花一现。譬如市面上一些改编的刊物和影视作品,其内容竟是贾宝玉与众姐妹进行多角恋,唐僧与众妖女谈情说爱,庸俗得不堪入目。还有某些包装华丽内容空洞的书,同样是缺乏价值的。流行文化只有与经典和传统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文化大餐上的主菜,而不是甜品和开胃酒。执起传统文化之手,与子共生,只有这样,流行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成为明日的经典传统文化不可抛,忘本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执起传统文化之手,流行文化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真正促进民族和个人的发展。当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传统文化也能借此契机再次流行;当手机成为最平常的通讯工具,言简意赅的“红段子”也能随之成为时尚;当学者的课堂从校园搬到屏幕,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论语》《庄子》《史记》等经典著作的再次火热;当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效果,我们不能不被传统音乐的美妙所吸引这便是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的魅力!执子之手,与子共生,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共同散发着令人醉心的魅力。新潮能与经典结合,流行能与传统共生,在愈演愈烈的现代化背后,我们必须能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假如将其束之高阁,流行文化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我们钟情于流行文化之时,切莫忘了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执起传统文化之手,让流行与传统共生! 
1、传统节日与现代的对比;2、手机短信拜年和登门拜年;3、用工具书还是用网络搜索;4、传统书信和现代网络传送;5、传统的烟花爆竹和电子爆竹;6、中医和西医;7、琴棋书画;8、民风民俗;9、地方方言;10、诗词歌赋。范文:让传统与现代和谐载着漫长的岁月,载着悠久的文化,载着一个个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历史长河缓缓流着。从古至今,流传下了不少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这些节日都有传统的习俗。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对每一个节日都非常珍重,对每一个节俗都分外庄严。那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对大自然十分崇敬。在每一个节日都注重向天地乞求幸福安康、合家欢乐。因此每一个节日都过得十分隆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节俗,自然而然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的人们不愿守旧,追求自由、奔放、快乐,不再被传统所束缚。把节日习俗淡化,简单化了。在这些节日里,有的人们因工作太忙,忘了节日;有的人们则利用节日的时间外出旅游、散心;有的人们只在节日里送点礼品,似乎颠覆了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改变,有的外国节日也传入了中国。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人们似乎更喜欢外国节日的激情、浪漫,也就冷落了传统节日。对于传统节日,人们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欢迎外来新而美好的节日也排斥庸俗的节俗。在传统节日与新节日之间有了轻重、有了责任,就能够使节日得到更新和发展。倘若盲目拥护外来新节日,只见其激情、浪漫,却不见其庸俗、低级,不注重选择。对传统节日只用过新的眼光看待,不知其庄严神圣的文化精髓与悠久的历史文明,只会堕落其中,看不到历史的光华。这样的颠覆和冷落是对传统文化的抛弃,是对历史的冷淡,是对民族精神的不负责任。庆贺传统节日是历史的回顾,是发展的庆祝,是文化的拥护,是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只有注重选择,负起责任,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我们对于每一个习俗,都应是庄严神圣的。因为这些习俗都是在漫长的几千年岁月中不断流传、发展而来的。我们决不可淡忘这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让这些习俗的实质和精髓永远随历史的发展而延续,只有这样才能建造一个传统与现代和谐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