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h1996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中国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大大地扩展与延伸,使中国开始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媒体,它具有的互动多媒体的效果对未成年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必然也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岁的特殊群体。一般而言,他们的知识和阅历还不足以明辨是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还没有成熟,还不足以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习惯、观念和事物的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习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花筒。互联网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互联网最大的用处就是它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传递信息。互联网上有很多不良信息、毒害我们的心灵,存在大量淫秽文章、图片、电影和动画。即便一些正规网站,为了提高访问率也发布一些裸露的写真集,用挑逗的字眼和图片吸引网民访问。这些低级趣味的信息一旦被未成年人访问,就会很快侵入原本美好的心灵。许多孩子的堕落就是从偶尔看一次黄色录像,偶尔浏览一下色情网站开始的。一旦陷入,父母的打骂甚至哀求、老师的教育劝导都很难让他们回头。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虚掷光阴。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其中不乏黄色、暴力的游戏。未成年人对游戏的痴迷超乎想象。网络游戏不再只是游戏,它还可能吃人!一个少年的沉溺,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的毁灭。记的电视上曾经报道了个节目,一个15岁的少年整天弥恋在电脑游戏中,原本他的学习成绩很好,自从爱上了电脑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再后来他每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缺课。有1次居然在网吧里连续打了10天没喝一口水,吃的是方便面,他简直是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后来他觉得无脸见老师同学,对不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吃老鼠药自杀了。死前还写了一封信,名叫“天堂的来信”。1位15岁了少年就这样的去了,这篇报道告诉了我们小学生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不要每天沉浸在电脑当中,否则将会一事无成!互联网网络一半像是天使,一半像是魔鬼。一方面为我们开拓了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的迷信和落后文化与有害信息传播,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脆弱的心灵。最后我还要告诉人们:电脑是可以玩的、互联网是可以上的、只要我们不去浏览一些色情网站、不陷入游戏中、我们就不会家毁人亡。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机已迈入了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电脑在二十一世纪成了人们的新宠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电脑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使知识的获得更加便捷。 有一次老师让我查找一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我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但还是没有找到所要的资料,真是心急如焚。可是后来上网一查,不出一会,便找到了资料。这次能找到资料,真是多亏了电脑网络呀! 我上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村的几十户农民开发资源,种植了好几亩的绿色蔬菜,但是一直没有人来订购出去。一个学电脑的人帮助他们想了个办法,上网找客户。一下子,许多客户都在网上下了定单。没过几天,便把这成堆的蔬菜销售一空。这些蔬菜被放在家中腐烂的命运,被一台小小的电脑所改变了,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像上面一样的电脑“事迹”举不胜举。它在公司企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工具。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负面影响。 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上网白文明不健康,通宵达旦打游戏、聊天,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上网,甚至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我曾听到过一条消息:一个男生在网吧打游戏,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死因是累死的。我听到这里时候,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一个好好的人,却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看到这里,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觉得网络真是坏呀!可在我看来网络是无法区分好与坏的,重要得是你怎样看待与利用网络了。如果没有正确看待网络便会像那个少年一样,沉迷于上网而无法自拔;如果你能正确利用网络,它便不是一把无形的剑,而是一位好助手。 但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正确认识网络,我认为教育、管理是关键。一些网吧、游戏室阳奉阴违,明明标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醒目字样,可还是有一大批中小学生进出来往。像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抽查。学校与家长也要对沉迷于网络的少年进行教育和劝戒。还有一些网上的不良信息的发布要加以杜绝和制止。 希望未来的人们上网能看到一个没有不良信息,没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戏,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绿色的网络”。
网络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机已迈入了千家万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电脑在二十一世纪成了人们的新宠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信息时代,电脑使人们的学习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得丰富多彩,使知识的获得更加便捷。 有一次老师让我查找一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我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但还是没有找到所要的资料,真是心急如焚。可是后来上网一查,不出一会,便找到了资料。这次能找到资料,真是多亏了电脑网络呀! 我上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村的几十户农民开发资源,种植了好几亩的绿色蔬菜,但是一直没有人来订购出去。一个学电脑的人帮助他们想了个办法,上网找客户。一下子,许多客户都在网上下了定单。没过几天,便把这成堆的蔬菜销售一空。这些蔬菜被放在家中腐烂的命运,被一台小小的电脑所改变了,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像上面一样的电脑“事迹”举不胜举。它在公司企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必不可缺的工具。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的负面影响。 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上网白文明不健康,通宵达旦打游戏、聊天,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上网,甚至不顾身体健康,无节制上网。我曾听到过一条消息:一个男生在网吧打游戏,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死因是累死的。我听到这里时候,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一个好好的人,却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看到这里,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觉得网络真是坏呀!可在我看来网络是无法区分好与坏的,重要得是你怎样看待与利用网络了。如果没有正确看待网络便会像那个少年一样,沉迷于上网而无法自拔;如果你能正确利用网络,它便不是一把无形的剑,而是一位好助手。 但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正确认识网络,我认为教育、管理是关键。一些网吧、游戏室阳奉阴违,明明标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醒目字样,可还是有一大批中小学生进出来往。像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抽查。学校与家长也要对沉迷于网络的少年进行教育和劝戒。还有一些网上的不良信息的发布要加以杜绝和制止。 希望未来的人们上网能看到一个没有不良信息,没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戏,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绿色的网络”。 网络规范化 如今这个现代信息社会,电脑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上网聊天成了各中小学生的业余爱好,这普遍的现象,也促使了网络语言的泛滥…… “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拿着这几个词语让家长认认,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一头雾水,但这些话在孩子们中间却十分流行。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若无注解,真不知其所云何以?一位语文教师说,网络语言已渗透进学生的语言文字交流里了,有的同学在作文或日记中使用相当数量的“网语”,句式雷同,表意模糊,有些简直是莫名其妙,单纯为了表明自个的“时尚个性”。个别作文好的学生还能稍微变通。但总体而言,她不赞成学生本末倒置,单纯求新求异,而忽视传统文字的魅力与表现力。还有一位小学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是跨学科的尖端学术。”网络语言的语境的不同使它表现出以下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上网族年龄的年幼化,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波,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如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如此繁杂的内容,我想你看也看晕了吧。 汉字是我们国家的文明根源,是我们祖先的灵魂创造。我们不应该随之改动。倒退N年,谁也没有料想到网络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就像美国快餐麦当劳,KFC以其全球的统一产品、服务,迅速征服了中国食客的胃,网络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成为青年人的新宠,并大有越来越火热的趋势。也许它是智慧的,简洁的,或者它是粗糙的、乱改的,它可能让正常人不会正常说话,也可能让很少说话的人说起话来让人捧腹大笑,这就是网络语言的力量。无论它的出现是否好是坏,毕竟他已经走进了网络,活跃在电脑屏幕上。现在改变也许是太晚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该自我约束呢?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是否应该自觉地遵守我们自己的语言规范呢?规范我们的语言,振兴我们的国家,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才是我们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