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ysh02
(一)自我提高1、培养对象针对个人实际情况,自我分析,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并认真实施。2、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师德修养,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世范”的思想,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3、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每年订阅1份以上与自己所教学科相符的书刊杂志,读1本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专著。选择适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书籍,制定好读书计划,全身贯注地、系统地学习阅读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和体会。4、每学期本校作讲公开课、示范课不少于2次,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点。每学期在区级以上发表论文获奖或在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不少于2篇。5、积极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热忱培养和带教青年教师,指导本校青年教师至少1-2名。6、完成一项教育调研。参训者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做一项有价值的调研,对调研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和探讨,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 8、坚决落实“五个一”计划,每一个教师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写一份案例分析,写一篇教学论文,上一节教改实验课,在教研活动中作一次主题发言”。 9、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每月案例和摘记不仅要查数量,也要查质量,也纳入考核。学校图书馆正在整理打印教育类书籍目录。阅览室和图书使用情况将进行统计。(二)学校培养 1、学校要为名师培养对象提供外出参观学习、学术交流、培训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有利于培养对象发展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2、打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环境。多安排培养对象举行校级说课、作课、评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积极向镇、区推荐培养对象举行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活动,促使其尽快成长。3、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培养对象必须有自己的教研课题,结合理论学习和研究成果,以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5、建立名师成长档案,跟踪教师的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评价。(三)研修培训培养对象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网络远程研修活动,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自我计划、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应用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将理念变为自觉的行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逐步得到提升。 
郭昌奉 ——1993级校友,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郭昌奉,汉族,1962年3月生,西南师范大学英语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现任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向明友——1992级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院长,博士1992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系主任,博士彭宣维——1991级研究生校友、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谭顺福——1988级中教本科校友、重庆一中研究员刘永凤——1984级英语专业校友,1988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现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重庆市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外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学特级教师。冉永平——1984级校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李玉平——1984级校友、重庆市优秀教师,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曾在重庆师专外语系任教,于1990年调入重庆一中。现为重庆一中外语组高级教师。1998获“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费明星——1984级校友、中国驻斐济大使馆政务参赞费明星,男,四川眉山人,中共党员,1984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就读,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外交部工作,先后在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馆、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现为中国驻斐济大使馆政务参赞。樊高月——1983级研究生校友、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正师职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大校军衔。张晓燕——1981级校友、重庆市外办美洲大洋洲处副处长曾路——1981级校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洊波——81级校友,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君高——1978级校友,中国驻圭亚拉大使张君高,男,四川宜宾人,1978级英语专业学生。1982年7月毕业。先在四川宜宾师专外语系任教,曾担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90年代后进入四川省外事办公室任主任。后出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2006年12月起被任命为中国驻圭亚拉合作共和国大使。余渭深——1978级校友,重庆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时勘——1978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伐——1977极校友、宁波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原一川——1977级校友、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廖七一——1977届英语专业校友,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徐世群——1963级校友,原四川省副省长,现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龚登墉——1963级校友,成都外事学院院长、教授周榕,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语言认知过程方向博士。曾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构对称性汉语言文字的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主持完成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教育体制嬗变以及多语种现象研究》,目前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相统一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多语地区英语认知特色及教育对策研究》的主要参研者。此外对隐喻这类非本义语的认知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隐喻认知的心理基础、隐喻表征模式、隐喻表征性质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有关论文20余篇,如隐喻表征性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4期),隐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现代外语2000年1期),隐喻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2期)等。杨勇军 ——1989届英语专业校友 四川简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高万——1977级英语专业校友 男,汉族,重庆市垫江县人,1955年8月生,大专,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垫江县政协党组书记、政协主席。刘寅齐——1982届英语专业校友 女 ,1957年3月出生,重庆市人。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7月评为教授。1998-1999年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怀俄明大学进修深造。先后到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我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和考察。现任校学术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外语系主任。余泽标,男,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副主任,硕士,副教授,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现代英语专业,获硕士位。向明友,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教授,英语系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1966年出生 1992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6月受聘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彭宣维,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功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通江人,1991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外国语学院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集团外语出版社特约编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西方语言学视野》丛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在线期刊《中国英语教学》编委。李 杰,男,汕头大学文学院英语系英语教授 , 1963年出生。 198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大学英语系在读博士生。丁素萍,女,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语言研究所(IIELS)所长, 重庆人,1956年出生 1988年5月-1999年1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系统功能语言学协会理事,河北省课程评估省管专家。于1988年5月-1999年1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唐国平,攀枝花学院 ,副教授, 硕士,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陈洪斌,1962年11月22日出生于重庆綦江县,1981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1985年毕业分配至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任教,1990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双语辞典学方向研究生,199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国际合作部工作,历任综合管理处副处长,处长,国际合作部副主任,主任。蔡丹,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92级1班毕业生,曾担任过云南省昭通市电视台英语新闻节目主持人,到新家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一年,现为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主任,分管教学。温勇刚,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92级学生。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边防系担任教员。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在科索沃参加联合国科索沃维和任务区民事警察维和行动,先后在联合国驻科索沃任务区维和警察总部要人保卫局、特警指挥中心和维和警察总部指挥中心工作,因成功完成维和使命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公安部维和警察荣誉勋章。现在重庆市公安局直属部门工作。傅唯泉,男,汉族,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英语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渝中区人大代表。陈时见,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学校教务处、体委、继续教育学院、出版社。鲁善坤,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安平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大外语系本科,文学学士。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3年。曾任重庆一中外语教师、教导处副主任,自1985年起,受四川省委组织部派遣挂职任康定中学副校长、党总支委员,重庆市中小学职称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教委督导室副处级督学,重庆一中副校长、党委委员,重庆八中校长、党委委员。现任重庆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学正教授级研究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学校长联谊会会长、重庆市学生体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