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日月123
2000年6月30日 星期五 我国首批武术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沪举行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国武协消息,我国首届武术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博士研究生程大力、周伟良、田金龙相继进行了答辩。 他们的论文题目依次为《少林武术通考》、《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论绎》和《太极劲的技理研究》。 答辩委员会由武术家蔡云龙教授、体育史学家周西宽教授等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27日和28日,专家和学者认真审阅了博士生的论文,针对论文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答辩人虚心听取专家见解,从中吸取营养,认真、严谨地回答了提出的问题。 据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邱丕相教授介绍,1981年获准率先设立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上海体院,1996年又经国务院专家组批准设立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这标志着武术教育和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武术硕士、博士学位的设置,使武术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门学科,对武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体院已培养武术硕士生近40人,招收武术博士生11人,其中还有来自台湾和澳门的两名同学。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武术研究院院长、上海体育学院客座教授李杰,应聘担任本届答辩委员会委员。他在答辩会之余,与上海体院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就21世纪武术发展问题进行专题座谈。他鼓励研究生发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把科研与实际结合起来,为武术改革和发展服务。 
讨论部分也就是正文最后的结论,主要是对研究假设进行结果验证,包括重要结论和论文创新点(一般有3—4个创新点即可)。这不仅是对研究的总结,更是论文主题的升华。在书写时可以使用两段式表达,要围绕研究假设或预期进行展开,通过摆事实、列数据、提论据等方式进行客观阐述;表达作者对研究结果的观点看法,通过不同学者研究结果的对比,揭示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独到之处。其实导师或者盲审老师在读论文的时候,一般是先浏览摘要和结论,在返回去看论文主体,所以摘要和结论会给予读者先入为主的感觉,摘要结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进而决定论文的质量。读者在看摘要结论中的论点论据和创新点时会返回到论文中进行论证,所以摘要结论书写不仅要书写规范、表达明确,而且要做到前后一致(摘要和结论的论点创新点要前后对应),更要经得起推敲,不留任何破绽。
百分之八十左右。基本上通过率都是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虽然由院学位办统一送校外专家评阅,同时评审专家的姓名对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但是通过率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