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6

haoshica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科学小论文初二600字凸透镜的实验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外飞客2014

已采纳
一、目的: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二、器材:放大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三、步骤:1 利用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光点,测量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2 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距内,在另一侧能够看到放大的虚像;3 把蜡烛放在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另一侧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4 把凸透镜放在2倍焦距以外,在另一侧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四、数据:f=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不一样。)五、分析:(写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物理实验报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然后把实验记录下来。

科学小论文初二600字凸透镜的实验

275 评论(13)

dlxxxt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339 评论(12)

haofeil

范例竹 子 的 奥 秘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一个同学问大家:“你们知道竹子里有什么吗?”一个同学回答说:“竹子里面是空的。”另一个同学马上反驳说:“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我也说:“对,里面有空气,就不能说是空的。”“你怎么知道里面有空气呢?”一个同学反问了一句。这一问把大家问住了,谁也答不出来。竹子里到底有什么气体呢?我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在王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我研究了竹子里的气体。我砍了一根直径约6厘米的竹子,锯成一节一节。我把一节竹子浸在水中,用锯子锯去一段,只见一串气泡冒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竹子内有气体。为了搞清楚这种气体的成分,我收集了5瓶竹子体内的气体。然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入一个瓶子里,火柴燃了一会儿才熄灭。这说明气体里有可助燃的氧气。究竟含有多少呢?王老师为我找来了一点白磷和红磷,我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将白磷从水中取出,擦干水,迅速放在金属匙里,放入瓶内,把瓶塞紧紧塞住,皮管口也用夹子夹住,做到不漏气。这时白磷很难燃起来,我就拿一个废电灯泡,取出灯丝,灌满清水,做了一个简单的凸透镜,让阳光通过凸透镜,聚在一点,照射在瓶里的磷上,白磷很快就燃烧起来了。一会儿燃烧着的白磷熄灭,说明瓶里的氧气基本用尽了。这时瓶内充满了白色的烟雾。接着我把皮管口浸入水中,松开夹子,水就从管子流入瓶中。同时,我不断摇动瓶子。最后,水停止流入。这时,流入的水只占瓶子容积的1/10。第二次,我把红磷放在金属匙中用火柴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塞好瓶塞,火焰熄灭后,松开管口的夹子,这次从管口流进去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9。在自然常识课里,老师告诉我们,氧气约占空气的1/5。而两次实验结果都说明,竹子体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少一些。我找来一些石灰,放在干净的瓶子里加上清水,搅拌后,等了一段时间,上层的水澄清了。我往一个收集了竹子体内气体的瓶子里倒进了约10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在一个同样大的空瓶里(实际上里面有空气)倒进同样多的石灰水,塞好瓶塞,分别进行摇晃,结果有空气的瓶子里的石灰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装有竹子体内气体的瓶子里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如同清淡的米汤。实验证明:竹子体内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空气里二氧化碳约占3/1000,由于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进一步证明竹子体内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我又进行了一个实验。用皮管向灌满水的瓶子里吹气,把水排出去,收集人体呼出的废气一瓶。然后倒进澄清的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变浑浊了,浑浊的程度与装着竹子体内气体的那瓶差不多。这证明竹子体内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同人体呼出的废气里的二氧化碳含量差不多。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外,还有什么气体呢?剩下的气体既不能帮助燃烧,又不能使石灰水发生变化。说明是氮气。通过这次研究活动,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但是我心中的疑问反而多了起来。气体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其它植物体内的气体成份都是这样吗?早晨、中午、晚上同一种植物体内的气体成分会一样吗?春天和秋天同一种植物体内的气体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一定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多给些分!
205 评论(15)

苹果i柠檬

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实验者:一、知识准备:1、了解下列与透镜有关的光学名词的物理意义。焦点: ; 焦距: ;物距: ; 像距: ;实像: ; 虚像: ;2、了解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二、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实验原理(略)四、实验器材:凸透镜 蜡烛 光具座 火柴 刻度尺五、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六、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应用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放大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2 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应用正立、放大的像 1 2 3 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放大(缩小) 实(虚) u>2f u=2f f<u<2f u=f u<f 七、几个探究活动1、成实像时固定凸透镜不动分别把蜡烛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观察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及像的大小变化。结论:远离时,物距 ,像距 ,像 ,填(增大、减小) 靠近时,物距 ,像距 ,像 ,填(增大、减小)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用手或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部分或下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试一试,你的想法对吗?八、课后思考1、实验时,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想一想:光屏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10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