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夏520
器材:粉笔,卷尺,秒表 操作: 在空地上用粉笔做一个记号A1,在中间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在适当距离做记号A量出A1,A2的距离为 手拿秒表,计算出自己走完直线A1A2的时间 则可以计算出自己的步行速度为v=s/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 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 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 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 让人离声源的距离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 看到小纸屑跳起(如5厘米), 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 看到小纸屑跳起(如5厘米), 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 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 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用力去打铃; 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 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振幅大了); 2)与听众的距离近一些。实验名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抄书上的实验目的,如果用到DIS系统,有的时候还要加上这样的目的如:练习使用DIS系统进行线性拟合、练习使用秒表 等,不过这些不是主要实验目的啦~)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实验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实验数据: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7N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8N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2N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N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7N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7N (如果是验证欧姆定律这样的给出试验数据后根据数据画图像,并用计算器拟合算出斜率。)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探究报告:小孔成像探究者:XX 探究时间:6 探究地点:XX学校假设:小孔成像是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开有小孔的纸板、光屏三者放在一支线上 2、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并记录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反。结果: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大小与光屏的距离有关。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目的:证明空流速与大气压的关系实验原理:大气压强原理实验器材:两张纸实验步骤:将两张纸相靠拢,但不相贴,流出一地的空隙,向中间空隙吹气。实验数据:两张纸向中间靠拢,吹得越狠靠拢的越近。分析并得出结论:空气流速越快气压越低。飞机上升就是此原理 
烧水时,壶盖会被顶起从冰箱内拿出东西会产生液化现象给你这两个建议,至于怎么写,我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