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n9075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论文 
建议学一门技术,可打工,可开店,身体学会的谁也拿不走。我当时学的西点,自己创业时间自由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4、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5、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
必须把自己的特点优点结合起来,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力气,主观上吸收别人的精华客观上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在四川德阳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亲友眼中的“北大才女”,现在却是一个开货车送快递、还能扛100斤左右快件的“女汉子”。她当时的创业决定,曾遭到父亲坚决反对。徐璐说,“学历那些都是过去,没有必要多提,我就是一个普通创业者因多家新闻门户网站用了“北大才女回乡当快递员,能肩扛100斤快件”的标题,以至于许多网友是抱着“看惨”的心态来点击此新闻链接的。结果不料却是,人家不是快递员,而是当地的创业老板。于是,之前许多网友所酝酿的对“读书无用论”的批判激情变成了对门户小编“标题党之举”的愤怒谴责。当然了,从任何一个侧面讲,这都不是一则绝对意义上的纯净的励志鸡汤。一方面,扣上了一顶“北大才女”的大帽子,似乎任当事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也不能算是励志;另一方面,之前还有多位“北大才子”创业的故事,也更具代表性,包括卖猪肉的陆步轩,也都已经成为地方上的成功人士。细细读完徐璐的创业故事,我们更多地会体会到其中的苦涩与艰辛。即便“大众创业”和“万众创业”的口号喊得很响,这样的故事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思考。有些人创业是遇到了机遇,有些人创业是遇到了贵人,但有些人创业却算是生活所迫。徐璐创业,应该更多的算是最后一种。徐璐回乡创业,是无法融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无奈。她离开了工作生活了10年的北京,是属于“逃离北上广”的范畴,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两地分居、无法照顾家人的客观原因。再者,徐璐回乡创业,也是小地方发展机会少、阶层板结、代际流动性差等现实所逼迫的。徐璐坦言,自己想当播音主持,在一个县级市,北大新闻系毕业的条件可谓凤毛麟角,但她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小地方无法做到人尽其才,体制内种种用人问题可见一斑。面对名牌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样的话题,既有是在大城市生活好还是在小城市生活好这样争辩,也有高材生到底应不应该创业之类的争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创业从来都不是先有情怀,后谈成功,也不是先有成功,后谈经验。但凡是创业,就要经历各种困难,无论是不是名牌大学生,有些事情都要事必躬亲。更要明白,创业初期,多半只有苦涩没有甘甜。现在我们看到了徐璐的成功,获得了市妇联“三八红旗手”称号,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但是,绝非所有的人都有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尤其是面对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时,还要对比曾经在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及5位数的月薪时,能不能放下自尊和身段去做一些棘手而复杂的工作,能不能承受经营上的各种压力,对创业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一点。创业最需要的往往不是激情满满,甚至有时也不是一个点子,而更多的可能是当生活把人逼入了死胡同之际突然之间闪过的一个机会而已。在死胡同里能抓住机会,并为之努力付出,大汗淋漓,昼伏夜出,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至于创业好还是工作好,想必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