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3

12395092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怎么构建好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绛pp雪

已采纳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二、 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 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 对应于 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 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

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怎么构建好

156 评论(14)

希望.123

1 评价指标构建方法1 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方法目前,国际上对于土地生态评价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2个,即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和土地条件变化评价指标体系。(1)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体系“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评价体系是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署、联合国环境署在1996年联合开展的土地质量指标研究项目中所提出的研究成果。该评价体系主要目的是回答发生了什么、为了什么、我们如何做这3个问题。其中,压力指标用以表明那些造成妨碍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和消费模式或经济系统的一些因素;状态指标用以反映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用以表明人类为促进持续发展进程所采取的对策。这种方法适合于选取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而对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不太适合。PSR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提供的是一种评价思路,它强调在分析应用过程中,必须把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结合起来考虑,而不能仅仅依赖某一项指标,孤立地考察一项指标往往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各国各地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通过补充、完善来灵活运用。(2)土地条件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条件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由MVieira等人提出的。在这个指标框架中,MVieira提出了定性和定量两种土地条件变化指标,其中定性变化指标要求直观、易于获取,如土壤颜色、地表形态等;定量指标应强调计算方法的规范与统一。具体应用指标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评价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变化指标的观测频率取决于指标本身的特征,在观测值的分析比较方法上,可采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假设比较等综合分析,并通过因果分析分辨出是自身内部因子还是外部因子。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土地生态评价的系统、完整的一套指标体系尚未见报道。然而可以肯定,所有的这些工作都会为将来土地生态评价领域形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2 本次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及拟选指标本次研究在借鉴相关学者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情况,依据上述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通过对影响生态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的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理论、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制约性因素或主导性因子的辨识,从中选取最能代表和反映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的具体指标,且以土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旨在促使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最终构建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拟选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土地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土地生态环境的经济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的社会状态三大类26个拟选指标(表1)。表1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拟选指标体系R&D: 研究与实验发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 评价指标的筛选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有两大类: 一是定性分析法,又称经验法或专家意见法,包括理论分析法和特尔菲法 (Delphi),主要是凭借评价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借鉴同行专家的意见,综合后进行筛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主观性较强; 二是定量分析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独立性分析等,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客观性较强,缺点是比较机械且计算量大,不一定符合评价的实际。本次研究采用的是专家调研法。按照指标选择的原则,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拟选要素指标通过发放专家调查表的方式,征询有关专家意见。本次调查选择了来自多家相关单位的不同专业的专家共 55 名,请每位专家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全部 3 个评价方面和 26 个要素指标进行排序,首先对系统层方面进行排序 (从 1 到 3,1 为最重要),再分别对要素指标相对评价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如果专家认为还有其他重要指标可以列入,加以补充,并与原有指标一起选择和排序。根据专家排序结果,按递减顺序原则进行统计,专家调查统计结果见表 2。对于系统层方面,专家排序第一的赋值为 3 分,排序第二的赋值为 2 分,排序第三的赋值为 1 分; 对于要素指标,专家排序第一的赋值为 10 分,排序第二的赋值为 9 分,依此类推,排序第十名为 1 分。各个指标最后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式中:S为各指标的最后得分;fi为各指标的赋值;pi为各指标的排名。在进行专家调查过程中,有些专家也提出了其他的要素指标,对这些要素指标,课题组又组织了一些专家进行专门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这些要素指标虽然比较重要,但其重要性略差于课题组所选的要素指标,因此没有再次进行专家调查。表2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拟选指标统计排序续表注:*表示指标排名,**表示指标得分。表3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要素指标选择的4个原则、拟选指标排序状况和专家讨论的意见,课题组筛选掉了分值低且差别大的一些指标,从而最终在拟选指标体系中选出17项最终要素指标,并主要根据得分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赋值和计算(具体见本篇第七章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最终指标体系框架见表3。
28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