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5

zxnnn@yaho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为什么要证明论文的真实性和可疑性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visitor-

已采纳
感知论第一部:《感知新世界》之《一句话问答录》。

为什么要证明论文的真实性和可疑性

129 评论(9)

木木马哦

陈世清:为什么鼓吹科学可证伪的“博士”都是真的假博士1、 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无法区分经验与理论、本质与现象、本质的知识与现象的知识、必然判断和全称判断,把反映本质与规律的“必然判断”和反映现象的“全称判断”混为一谈,用属于现象认识范畴的全称判断可证伪推断属于本质规律认识范畴的必然判断可证伪,把必然性或科学规律发生作用的参照系限定、转移、变化、概念的精准化过程认定为科学可证伪,用真理的相对性否定真理的绝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混同于科学真理的可证伪性。2、 缺乏精准思维能力,无法区分“论证”和“验证”,把“论证”和“验证”混为一谈,用论证可证伪推断验证可证伪,把表述、论证科学理论的论文或专著中论证不严密、方法有缺陷、表述有漏洞的部分被证伪,以假设为出发点建构数学模型进行论证“验证”得出的结论被证伪,等同于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可证伪、科学本身可证伪。3、缺乏概念思维能力,望文生义,只看文字不看概念,把“科学”和“真理”割裂开来,否认科学和真理作为概念的内涵都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否认两者是不同的名词表达同一个概念。4、缺乏系统思维能力,无法精准把握知识、学说、假说、假设、经验、技术、科学的关系,科学不可证伪与宗教不可证伪的关系,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实践观念和正确理论指导的关系,知识可检验和科学可证实的关系,把假说或以各种假设为出发点的学说、模型进行错误的解释、预测被证伪说成科学可证伪,可检验的学说被证伪说成可证实的科学被证伪。5、缺乏复杂系统思维能力,无法运用复杂系统性思维方式研究复杂现象、把握复杂现象后面的规律,把还原论思维方式研究得出的结论被现象后面的规律证伪推出所有科学可证伪。6、不承认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论、主客体辩证理性思维方式与通过典型分析、分析综合形成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承认西方还原论“天人相分”、把科学仅仅当做通过归纳形成的工具理性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把波普经验归纳主义、证伪主义奉为金科玉律,以波普在经验归纳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证伪主义为理论基础坚信科学可证伪。7、争夺西方话语权的各类“公知”不承认对称逻辑思维方式,不承认以对称逻辑为理论基础的思想实验验证科学原理的有效性,只承认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推崇西方还原论思维方式与数理模型研究范式,把西方数理模型研究范式当做规范的研究范式,把属于形式逻辑、在思维方式层面有缺陷的数理模型当做充分的论证方式与充分的验证方式,当各种假设为出发点建构的数理模型“验证”的片面、不确定性结论被证伪,就大喊大叫科学本身可证伪。8、学历化、课程化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书呆子博士靠教科书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背书,把教科书当科学真理,一旦教科书被证伪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博士身价就说科学本身可证伪。同时,学历化、课程化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博士缺乏写真正的科学论文的严格训练,靠“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出来的“论文”无法做到原创性与科学性、正确性、可证实性的统一,用科学可证伪可检验代替可证实软化学术评价标准与博士论文标准,为自己的伪研究、假论文、假博士提供背书,为自己博士论文答辩走过场蒙混过关和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提供道德出口。
304 评论(13)

957801310

就是论文中引用的数据、文本都是来自真实的文件。做法就是如:1、正文部分中含有:2000年到2017年,销售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2、最后部分的参考资料、文献中正确给出资料来源。如[1]xx公司年度报表。3、在论文的附件中给出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或者在数字版论文中给出资料的电子档。如:“xx公司年度报表”复印件。上面应该有xx公司的相关盖章。ps:1、所谓“真实性”证明,就是要让论文中引用的数据、材料看起来有来源。至于是否提供来源的原件或者复印件不是一定的。一句话,就是给出来源就可以了。至于“真实性”的验证,即根据你给出的来源,如文献,如实验等等,实地去取证,那就是读者的事了。这一般只在有分量的论文被人引用,或者重复时,引用者去干的事。2、对于本科阶段,甚至国内的硕士,乃至更高级别上不封顶的论文,很多都是“形式上的真实”,即在文本上看起来像是“处处有据可查”,“处处经过实验验证”就可以了。除非你的论文太出色了,否则谁会真的去逐条验证呢?
12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