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
立意:没有创新精神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不知是什么事情,令我最近的心情十分地糟糕,也许是作业多的原因吧!说到作业,我几乎可以说是老师发疯了,两个月的时间竟让我们写15篇作文,其它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今天是返校的日子,这就说明离开学的时间不远了,而我依然还有许多的作业没有完成,让我十分烦躁。 到了学校,我发现我们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眉开眼笑,兴奋的不得了。大家可能会猜想他假期去什么好玩的地方了吧!他笑嘻嘻地摇了摇头,后来才知道,他的作业写完了。这你可能会认为没有什么,也许是他写作业的速度很快吧!我向大家透露一些情况,他平时写作业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大家可能认为他在假期的态度很好吧!他自己说明了自己速度快的原因,原来15篇作文当中有8篇是抄袭的。他得意地说:“有15篇作文,你不抄袭你要写到何年何月呀?” 听了这些,大家或许明白了他写作业的速度快的原因。我不禁反问自己,抄袭真的很好吗以前有一个学习很不错的学生,他的作业从来都是独自完成的,也十分整洁。一天,当他发现作弊是一件十分令人感到愉快、轻松的事时,他渐渐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他迷上了作弊这个陋习,他上课抄,下课抄,作业抄,甚至考试时他也在抄。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对老师的话置之不理,依旧在抄。他的成绩渐渐下降了,直到他在高考当中名落孙山了。他开始在社会上游荡,认识了许多社会上的“哥们”,去做一些违法的事,害了自己。 作弊可耻,它可以让人懒惰,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到了考试时依然有侥幸心理,所以铤而走险,最终欺骗了老师,欺骗了家长,更欺骗了自己。所以,作弊可耻,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是不存在欺骗的。
在议论文复习应考中,如何拟题似乎还未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甚至被排除在了训练内容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高考作文的品格,对提升他们整体的写作能力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一般地说,下面两种拟题的情形是让人感到十分遗憾的:一是文章尚可,标题蹩脚;二是缺乏必要的文体感,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之所以说“十分遗憾”,是因为这两种状况都是可以通过专项训练得到改变的,只是我们往往习惯于依据现成的资料和呆板的经验来构建复习系统,而不是通过有效的和鲜活的信息反馈来发现新的教学内容。我们不妨先看一看2015年本市的高三模拟考试写作题,并在议论文文体选择的话语情境下具体谈谈题目的价值和拟题的标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纳”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完全相反的义项:既有“接受”之意,如接纳;也有“交付”之意,如纳税。你对此有何体验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众所周知,题目自拟,是新材料作文的一般要求,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好的议论文题目,不仅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还规范了写作的基本内容;不仅有提纲挈领之效,还有画龙点睛之功。也正因为如此,高明的阅卷者,常常能通过标题对文章的优劣高下作出大致的判断。上面的材料通过“纳”字的两个相反相成的义项,道出了一个辩证法和一种世界观,即完全对立的事物常常具有同一性,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或者并行不悖,或者殊途同归。材料的落点当然不仅仅停留在“纳”的意义上,而是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学生展开联想,表达各自的“体验与感悟”。那么,“取”和“予”,“舍”和“得”,“新”和“旧”,“福”和“祸”,“进”和“退”,“攻”和“守”,“强”和“弱”,“高”和“低”,“长”和“短”,“作”和“息”,“尊”和“卑”,“成”和“败”,“盛”和“衰”,“荣”和“辱”,“爱”和“恨”,“生”和“死”……所有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引爆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曾指出: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要看他的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处世行事。这就是著名的“托利得定理”。应该说,这道题所指引的,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的概念、辩证的思维和圆融的智慧。毫无疑义,能够在一组关系或者多组关系中进行思辨性叩问,是切合题意的;如果只从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展开,至多只是符合题意。这种审题立意上的区别也大致上能从题目上窥知一二。比方说,“祸福相倚,居安思危”“退步原来是向前”“付出是收获的另一个名字”“没有一种接纳理所当然”“左耳听雨,右耳沐光”“细数阳光的阴影”“最是平常,最是无常”“不纳风雨,何吐新枝”“淡极始知花更艳”“清风便好,浊浪何妨”等题目就准确地阐释了材料的内涵,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主张。这些标题大都是关系型的,并且,无一例外都是采用的“论点式标题”而非“论题式标题”,直言事理而又干净生动,这对考场议论文而言,自然也就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而像“辩证地看待问题”“有入应有出”“失去成就下一次得到”“同一事物的相反两面”“正反相依”“收获与付出”“全面地看问题”“万物皆有两面”“千金散尽还复来”“在矛盾中生活”“塞翁失马”“相反亦相融”“角度”等题目,虽然照顾到了事物的两面性,但或者不能鲜明地表达观点,或者无法概括文章的要旨,或者缺乏必要的美感,都算不上好的标题。至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技时代,忧喜交加”“虚心纳谏”“拿得起,放得下”“因地制宜”“正反面,矛盾综合体”“选择双面性”“苦难是把双刃剑”“海的容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长双明亮的眼睛”“独木不成林”“传承与发展”“一字双义”“心态”“谈中华文字的精深与迷失”“笑对人生”等,单从题目来看,就或者错误理解了材料内蕴,或者干脆另起炉灶自说自话,或者故弄玄虚大而无当,或者随意生涩俗不可耐,无不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偏狭、表达的困窘和写作能力的贫弱。从对上面作文题目的分类解说中,我们不难理解标题是怎样影响着文章的品位,决定着文章的走向,也不难推断它又是怎样先声夺人地左右着阅卷的心理。标题重要,毋庸赘言,字字千钧,不可不慎。当然,我们也可以据此归纳出议论文好题的一般特征:一、简洁明确。不含糊,不缠绕,有思考力,单刀直入,一目了然,标题就是论点,也往往就是警句。这类标题比较适合文章学意义上的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二、新颖别致。标题要有陌生感,生动,醒目,独特,引人入胜,常常结合比喻、对比、双关、引用、仿拟、反问等修辞手法。这类标题比较适合杂感、评论和议论性的随笔。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故此,在我们的写作专项训练中,不妨将内容切分得更细一点,如何拟题,包括拟题的原则和技法,包括好题的欣赏揣摩和差题的改造升格,都应该进入老师们的复习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