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40123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印象中的农民不知哪一天,我去了一个美丽的水乡,那里有很多勤劳的农民。我独自一人走在金黄色的田边。其他同学则随着老师在路边的小店吃西瓜。前方走来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农,背着一个枕头大小的竹筐,慢慢地走着。里面装着半筐金黄色的麦穗。老农脸上挂着几颗汗珠,显然是累了。那时候,火辣辣的太阳快落山了,我以为老农要回家,谁知他又转去麦田里,在田里荡来荡去忙碌着,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微笑。他在干什么?我不知道,走近仔细一瞧,原来,他在拾麦穗。我忍不住随口背起了《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老农看了看我,用乡土味极浓的普通话对我说:“小朋友,你会捡吗?先挑些……”一个带红领巾的小女孩跑过来,对老农说:“爷爷,快回去吧!饭好了,正等着你呢!”我愣了一下,急忙捡起麦穗,两个裤袋各塞了一把。抬起头来,老农已经走远了,只剩下那一个小女孩,我追了上去,大喊:“小姑娘!等一等。”她停下来看着我。“给你,拿回家!”“这……这可不行,咱家很多了。”“这可以做早餐加一两片面包呀!”……我向老师他们跑去,老农的身影也出现在我的眼前,慢慢地又消失在金色的田野中。这个老农,他平凡得像一株小草,他普通得像一片树叶。天边的晚霞渐渐淡了,他的身影融进了苍茫的暮色中。
乡土素材是指从本地区小区域的具体自然环境及工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布局、城镇乡村的形成与布局、人民的生活、交通、旅游等方面内容,按照地理学科的内在知识体系或从组成地理。环境的自然及人文要素着手,挖掘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学习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