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润的香菜
历史条件和原因我知道,怎么安排,我来解决好大案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郊区、吉利六个城市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15万,市区人口140万。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 其他少数民族近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其中超过5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超过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度,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所以自古以来洛阳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洛阳洛阳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古代历代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自夏代始的十几个朝代共1529年。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同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白马寺,收藏了自西汉至北宋的22座典型墓冢的古墓博物馆,历时1500多年的、至今仍闪耀着璀璨艺术的龙门石窟,还有关林,上清宫,汉光武帝陵等众多古迹,这一切都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遐思。1983年,洛阳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53处,市县级650余处。洛阳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无不在此著成。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洛阳八大景”跌宕生姿。洛阳牡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每年4 月15日至25日举办的“牡丹花会”游人如潮 。 洛阳牡丹已成为洛阳经济建设的友好使者。洛阳人民正以古都人的勤劳,聪明把洛阳建成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之一,它在十大国花里名列首位,它有国色天香之美誉。我爱牡丹,它具有高雅的身姿,雍容华贵花朵,五彩斑斓的颜色,清香宜人的香味。还带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呢!五一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人民公园看牡丹花展。看花展的人真多呀!刚进展厅一阵清香就扑面而来。在展厅里的每一盆牡丹花前都围满了人,有的照相,有的赞叹花儿的美丽,还有的在仔细的观察和写生。我一会钻进这一堆人里看看,一回又挤进那一堆人中瞧瞧。牡丹的品种可真多啊!有魏紫,豆绿,冰玉白,还有状元红等,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儿们也在争奇斗艳,看!那有一盆牡丹,叫“玉板白”,它的花瓣白得似玉一般纯洁无暇,加上金黄的花蕊,显得更可爱。再看那“状元红”,它红得似火,花瓣层层叠叠,远看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还有那“朱砂葵”,它的花瓣是粉色的,这颜色给人一种舒服,温馨的感觉。 ; ; ; ; ; ; ; ; ; ; 我查资料得知:牡丹产于我国西部,南北朝时成为观赏植物,宋朝称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它的根皮经过加工称“丹皮”是名贵中药。还有许多历代文人也留下了很多赞美它的诗句:“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富贵吉祥,幸福和平,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是我们的国花。我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