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huoming
最佳答案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过春节俗称过大年。几千年来,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让中国人感受的是团圆、温馨、喜庆、祥和。今年的春节大年初一,巧遇西方的情人节,这一天许多年轻人一大早就纷纷地离开了亲人,走出家门,捧着玫瑰花,带着巧克力去约会心上人。面对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一族,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的沉重。近年来,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愚人节”凡是洋节,就有国人对其追捧。那些赶时髦的商家把洋节炒得惊天动地,那些好奇心强的年轻族把洋节过得轰轰烈烈。而对本民族传统节日却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我看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走上街头,采访有关端午节话题的新闻。没想到他遇见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采访对象。问:请问,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答:知道,不就是吃粽子吗?问: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吗?答:我想想,啊,我想起来了,屈原好像是我家的邻居。这位年轻人连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啊!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比如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 等都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的希望和祈福。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门的打开,传统的节日渐渐淡化了,传统的记忆渐渐的褪色了,不仅如此,崇洋媚外现象不胜枚举。不是吗?好端端的一头黑发漂染成黄头发,认为是时尚;穿上袒胸露背的服装被视为洋气;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无人问津,西方情人节却津津乐道。当然,对于西方文化的精华我们是可以吸取的,不过,应该是在发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当春节的亲情和洋节的爱情发生冲突时,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不是应该世世代代来传承呢? 
传统节日PK西方洋节 结论一: 传统节日获胜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 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 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 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 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 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举家团圆的节日, 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桂花,吃月饼,品美酒, 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 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 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 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结论二: 西方洋节夺魁 当人情越来越冷,人心越来越远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节日, 抑或是说一个借口,来重温昨日的温情?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工作负荷越来越大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理由来为自己放假呢? 当愚人节到来时,朋友的一个玩笑, 可能会让你露出已失去好久的笑容;平安夜的时候, 桌子上的那只苹果可能会让你重亲体验被人关怀的滋味; 当圣诞节的早晨,你醒来时,发现床前悄悄摆放的圣诞老人, 墙上袜子里的小礼物时, 你是否想到了那充满天真烂漫的遥远童年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洋节弥补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面对社会的竞争和生活的压力,平日里我们的步伐太快了, 快到照顾不到了家人、朋友,而与之同时,我们得到的关爱也太少。 所以我们希望找一天,找一天,慢下步伐, 对朋友或家人进行一下感情上的弥补。 洋节的到来为我们了确了心愿。 PK大战结局: 我们应守卫传统节日,不仅是一味的将其灵魂—— 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延续,还要紧跟时代,有所创新, 适当的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元素,让更多的人懂得过节,想过节, 理性过节。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和技术,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学。 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我们可以去接触,去研究, 但并不是所有的洋节每年都要过一过, 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骨气, 要努力宏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得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 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 也不迷失自我, 让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外来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 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