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117582
从哥白尼开始,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这一学说受到了教会的欢迎,统治了西方社会对宇宙的认识长达一千多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理论——日心说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行星的盈亏,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事实证明,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今天,是同一些杰出物理学家的工作分不开的。其中尤其以创建了经典力学的伽利略、牛顿及创建了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最具有代表性。当我们回顾这几位划时代的科学家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他们生活在极为不同的时代,从经典力学到现代物理学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这些人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许多共同的特征。首先,他们都是不受成见或传统思想所束缚的探索者。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往往是从那些被认为早有定论、不容怀疑的地方打开缺口的。他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看来,也会觉得是“太”基本了,“太”抽象了。比如,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什么是相对?什么是绝对?什么是天体运动的规律?什么是宇宙的起源?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人们日常关心的 图1 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1]现实世界来说,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事。然而,事实证明,由于在这些“学院式”问题上的进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是不能用任何其他东西代替得了的。其次,他们都坚持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尽管他们关心的是抽象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进行思辨式的空谈。相反,他们是采用理论和物理实验或天文观测相对比的方法来考查每一个概念、每一种假说,由此来判断理论的是非成败。再次,他们大都不仅仅是狭义的自然科学家,而且是具有崇高胸怀的人。例如,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崇尚理性、崇尚科学和民主的代表。他曾经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还愤慨于那种慑于强权而惧谈科学精神的态度,他说:“试问,要是乔尔丹诺•布鲁诺、斯宾诺莎、伏尔泰和洪保德也都这样想,这样行事,我们会在哪里呢?”正因此,他们和他们的理论往往不见容于当时的统治者。伽利略遭到宗教法庭的迫害,爱因斯坦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迫害。可笑的是,甚至在70年代,不学无术的“四人帮”大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时期,相对论还在中国遭到了围剿!尽管这些历史,都已像恶梦一样地过去了,但是,今天回顾一下,不仅对了解物理学的进展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因为,如果我们只了解学术的细节,而不掌握科学的精神和科学之成为真正科学的灵魂,那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把科学移植过来,让她生根、开花、结果。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打算介绍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些主要发展线索。由于篇幅有限,加之不用(或仅少量用)数学工具,所以,我们仅仅想把最基本的思想和概念交待清楚。也许这也是主观的愿望,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或没有完全达到。很希望读者批评指正。这本小册子是去年秋天在丛书编委会建议下才开始筹划的。后来,我和褚耀泉同志陆续写出了一个初稿。现在,趁我在意大利讲学期间,又抽出一些时间从头重新改写了一遍。这几天,我住在林琴科学院,窗外一眼看到的就是印在伽利略《对话》一书上的那个林琴科学院的院徽。虽然,这个世界上最老的科学院的徽记已经十分陈旧了,可是,每当写到伽利略的时候,它都不能不使你肃然起敬。明天就是1979年3月14日,即爱因斯坦诞生整整100周年的日子,今天终于赶完了全书,谨以此作为对伽利略和爱因斯坦这两位永远值得人们景仰的科学巨子的纪念吧! 
近代意义的物理学诞生于欧洲15—17世纪。人们一般将欧洲历史 作为物理学史的社会背景。从远古到公元5世纪属古代史时期;5—13世纪为中世纪时期;14—16世纪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6—17世纪为科学革命时期,以N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此时期产生。从此之后,科学随各个世纪的更替而发展。近半个世纪,人们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 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扩展资料: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前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科研工作包括物理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开 发工作包括新特性物理应用材料如半导体等,应用仪器的研制如医学仪器、生物仪器、科研仪器等。应用物理专业的就业范围涵盖了整个物理和工程领域,融物理理 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的功底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能够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成为专家。我国每年培养本科应用物理专业人才约12000人。和该专业存在交叉的专业包括物理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半导体和材料专业等。人才需求方面,我国对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仍旧是供不应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