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atee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从到区上工作后,我每年要过两个特殊的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每逢这两个节日,我和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同志都要到银川南关清真寺、宁夏伊斯兰经学院等地方向广大穆斯林群众表示节日的祝贺,并参加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宗教局等举行的茶话会。由于长期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学会了一些礼数,懂得了许多规矩。作为一名从外地到宁夏工作的汉族知识分子干部,我不仅和这里的汉族父老兄弟结下了情谊,而且与这里的回族群众建立起亲缘般的关系。宁夏有回族人口203万,占宁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回民总数的五分之一。来宁后我被回族兄弟的民族特点所感染。回民很讲卫生,讲团结,又十分勤劳朴实,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些让我油然对回族兄弟产生了亲近与敬佩的心理。在以后多年的工作中,当地回族干部的高风亮节,更是让我感佩和铭记。比如宁夏回教上层人士、自治区原副主席马腾霭亲手制订扶贫计划,对民族团结进步倾注了大量心血;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洪维宗积极捐资办希望学校;1988年我刚任自治区副主席并分管计划工作的时候,常务副主席的马英亮以及自治区前政协主席马思忠同志都曾给予我许多鼓励和帮助。 在宁夏,我们党在民族宗教工作上,留下了优良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1935年10月5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境内,当夜,毛泽东同志宿营于回族聚居的兴隆镇单家集村。1936年10月22日,由左权、聂荣臻率领的西征红军一军团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分别在西吉县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中,正是因为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得以顺利通过回民区,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10月20日,在同心清真大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革命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红军在民族宗教工作上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的经验,对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非常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我在政府工作时,就曾多次随黄璜书记、白立忱主席去少数民族集中的南部山区帮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九十年代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南部山区更加重视,大力改善各县的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拨了上千万元支持西吉县办了26件实事。我还曾和有关领导和部门,多次向国家民委、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汇报,为西吉县争取到了连续多年的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民族地区扶贫基金。截至2005年,国家累计为西吉县投入约5亿元专项扶贫基金。 我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做得很成功。朝觐是广大穆斯林群众的迫切愿望,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积极做好外事工作,方便穆斯林群众出行。1999年2月28日,187名穆斯林组成的宁夏朝觐团赴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行前,我代表区党委看望了他们,希望他们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中国穆斯林良好的精神风貌。我在党委工作期间,每年的朝觐我都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同志前去看望。 搞好民族团结工作要着眼于经济发展,地区繁荣。可以说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地为民族聚居地区谋划,实施脱贫致富项目,“1236”工程、“千村扶贫工程”、“危窑危房改造工程”、“生态移民”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系列工程主要是在民族地区展开,除了每年大量的项目工程之外,还注意从大的环境上和政策措施上加强这一工作。2000年初,根据区党委的部署,我与人大刘兴中、政府刘仲等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深入进行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大检查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起草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3月21日至22日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召开,毛如柏书记、马启智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上述《决定》,并对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将回族寄宿制中小学助学金分别从原来的每月每人15元和12元提高到30元和20元;降低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分数线,规定区内高校录取比例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自治区从“不发达资金”中每年安排10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南部山区科技事业发展;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降氟改水,2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远山区群众的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及妇女儿童保健、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要求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比例要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自治区主要部门领导班子中至少要配备一名回族或少数民族干部;自治区党校举办“少数民族干部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和本科班,每年招收100名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制定了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等。《决定》下发后,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部山区的面貌有了不小的改观。 新一届党委、政府,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相对集中的南部山区的教育与川区、银川地区差距相对较大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加快南部山区教育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早日实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际出发,决定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兴建一所旨在招收南部山区贫困学生的、规模为3000人的寄宿制普通高中——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这是一所直属于教育厅的专门重点招收南部山区贫困学生的高级中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六盘山高级中学已经跻身于宁夏名牌学校行列。现在又一所同类学校、规模为一万人的育才中学也将在2008年6月建成。 在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均衡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小康社会。“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 这些年来,在民族宗教工作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可以说是励精图治,高瞻远瞩,通过一系列举措,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搞好民族教育和计划生育、加速民族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学会尊重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要互相尊重,尊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谐。 尊重同学,使你们彼此了解;尊重老师,你会成为一个有善心的孩子;尊重一个贫穷的人,让他能尊重自己,重新振作。 什么是尊重呢?在乎你身边每一个人的行为,使他觉得自己在大家的心中重要的地位。如果不会去尊重别人,同样你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记得一次科学课,大家都心不在焉,没有几个人认真听老师讲课,看书的看书,说话的说话,谁也没注意到面带怒色的老师正无可奈何的瞪着我们。最后,老师一怒之下冲出了教室。是的,因为我们没有尊重老师的劳动,才导致把老师气走了。 真的,尊重别人,真的很重要,它也使一个人的生命从堕落走向成功。 从前有一位商人下火车,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守着一个小摊便顺手丢下一个便士,匆匆地走了。过了一会他又返回了小摊,拿了一只铅笔,说:“哦,我的东西忘拿了。”其实有不少路人经过这个小摊,留下了零钱,可只有这个商人和他作了一笔“买卖”。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笔小小的买卖,使这个商人找回了自信。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大富翁! 看呐,尊重别人是多么重要!正是商人这一笔小小的买卖,使那个贫穷的人重塑自我;正是一个尊重别人的动作,才会使别人脱胎换骨! 在这样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只需要尊重别人一点,就可以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曾经听说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开了。走了没以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贸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神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悄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于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谦价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体味和摸索吧
民族团结永驻心中》 1949年10月1日这天,地球上又诞生了一个坚强的国家—中国! 我们的国家也就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我想足以证明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东方巨人!
从我国来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各民族平等,保留自己的文化风俗。从联合国看:忘了那个叫啥法律了,反正也是说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的。
从前,有通天塔缘何半途而废?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 有一个装扮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妇人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 这时,有人就找了一个大锅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就在广场煮了起来。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陌生人又尝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又建议道。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汤。 启示: 那不过是陌生人在路边随手捡到的一颗石头。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煮出一锅如此美味的汤。当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众志成城,汤石就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