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rainbow
“糟了!还有作文没有写。”星期六、日在家里只顾着玩电脑,结果忘记写作文了。“这下怎么办呢?第一节就是语文课,而且林老师肯定会数作业本,看看谁没有交的。”我的心一直恐慌着。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下只能碰碰运气了。……老师来到了课室,顺便数了数作业本说:“谁没有交作文本的,站起来。”我只好无奈地站了起来。老师问:“你为什么不交作文本呢?”“……放在家里,忘记带。”老师疑惑的说:“真的?”“是的,老师。”“好,先坐下吧!”看样子老师好像真的相信了我说的话。第一和第二节课都顺利过关了,老师一直都没有找我。直到第三节课下课后,林老师亲自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心想:这下死定了,老师肯定知道我在骗他,本来没交作业已经够了,现在还要骗老师,简直是……“你妈妈说你在星期六、日在家里根本没有写过作文,是吗?”老师温和的对我说。“是。”“那你为什么要骗老师呢?你没有写完作业,没有什么大问题,补回去就行了。可是你欺骗老师那才是我要找你的原因。”我先是慌了一下,然后小声地对老师说了一声:“老师……对不起。”“你知不知道一个人没有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什么?那就是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100%的诚信,就等于没有了100%的尊严!没有了诚信你以后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叫我以后还怎样相信你?还好!你还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知道了没有?”“嗯。老师……我以后不会再犯了。”“去上课吧!还有,记得把作业补齐。” 
坚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浅谈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作家要想创造一部好的作品,就必须 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作文亦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作文不是生 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 ”可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 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 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 一、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学会积累素材。 只有积极的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 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主要原因有两个:1、对生活缺乏理解,缺少热情,对周围许多生 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2、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强,不体察生活,不善 于在观察中思考。 也就是说:要想有话可说,首先要有东西可写,也就是要有习作的素材, 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找到素材呢?教师要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关注生活的习惯。 学 生有了观察习惯就会特别注意身边的事, 无论事情大小, 像: 像小草发芽了, 妈妈添了白发、 同学有了进步等等, 这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便在无形中创建了一个素材库, 这仅仅是第一 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选择,从中选择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具有特性的事例加以积 累,学生可以借助写日记,记录片段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集,这样丰富的素 材集就可以渐渐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 二、 、接触自然,积累素材 。 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 家庭学校两点一线, 整天围着补习材料和电视转。 老师让写作文时,学生们抓耳挠腮,不知写什么,如何去写。即使写了,也是千篇一律,内 容不新颖。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 和自大万物对话,去感受泥土与青草的甜香,去聆听虫吟鸟叫蛙鸣,去观察蜂飞蝶舞虫爬, 用一颗纯真而好奇的心灵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课堂。神奇美妙的大自然, 可以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引领着孩子们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 大自然让孩子学会仔细地观察: 春天到了, 光突突的树枝上为什么会鼓起一个个小苞呢? 哦!那里正孕育着嫩嫩的树叶和即将绽放的春花呀;屋檐下,小燕子为什么总要衔回一根根 草或一点点泥呢?哦, 原来是为了建造自己的小窝呀……这样身临其境的观察, 学生得到的 知识是鲜活的,是身边的,这样就会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愿望。 大自然让孩子学会用心地思索:树叶到了秋天为何会变黄变红,还会落下来?雨后天 晴,为什么会出现绚丽的彩虹?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圆有时候缺?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 夜?……往往就是由这些简单的问题开始, 孩子们在天性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 问题就会逐 渐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们作文就会变得有内容可写,想写,从 而爱上写作。 三、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点滴,寻找自己的写作材料。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家务活入手,让学生周末在家帮母亲做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扫地、做 饭等,要求学生按以下要求做好记录:①准备事项; ②操作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什 么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心情有什么变化) ;③实践心得。然后,按照提纲把它写成一篇作 文或日记。 我曾经有过样的经历,有一次布置周末作文, 让学生写《第一次___》 的作文,结果他们都呱呱叫,说“老师,我们不懂写。”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我灵机一动,不懂写,那 就是没有实践经验,于是我叫他们在这个周末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比如:洗衣服、煮饭、 拖地板、扫地、洗碗等) ,做完后要把做的步骤一一记下来。这个时候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 很兴奋,在讨论着自己要做什么,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娇生惯养的学生皱着眉头告诉我:“老 师,我什么都不懂做。”于是我鼓励他们叫妈妈教。周一回校,我跟他们开展了一个体验交 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这时,我发现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 多样性,有的写做饭、有的写炒菜、有的写拖地板等等。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 多的写作素材。 听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汇报及看了他们的作文之后, 他们的真情实感令我很感 动。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 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此,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开辟“源头活水”,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 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