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i爱吃肉
随着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地开展,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课程确实使许多教师找准了自己的位子,明确了自己的价值,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身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课程改革的资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 一年来,我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实验。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虽然素质教育提出这么多年,但从骨子里说,应试教育的思想、传统教学的影响仍然左右着教师的意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至于新课程和传统教学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我和许多教师一样意识模糊,新课程的“新”到底新在哪,总是一知半解,认识不清。致使在课改实验中走了许多弯路,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点,有时甚至是穿新鞋走老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渐渐意识到,要想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成绩,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既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追求表面的形势,做表面文章,必须深入进去,追求实质。于是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系统地做记录,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比较,渐渐地意识到课改真正改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关系是这样的: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必须组织好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观呢,我认为实现课堂教学的“全员性”“全程性”“主动性”是显示学生主体的重要标志。所谓“全员性”即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是某一部分学生。“全程性”即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不是某一个环节,“主动性”即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中个体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流,探究是高层次的学习,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追求,是一种发现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使终是学习的主人,是自我思维的主宰。课堂上我给学生留充足的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的空间,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鼓励学生敢于争辩,敢于质疑,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不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每次课堂上,总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写批注,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把时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机会,有张扬个性的空间。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以由过去的观众变为舞台上的主角,他们受到了重视,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我重视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象催化剂推动着学习过程,波动着学生想象的翅膀,课堂上我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形、声、色并茂的电化教学媒体,充满激情的导语,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感情共鸣,每堂课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只要教师充满激情地去上课,学生就会充满激情的去主动学习,自然会收到较好地教学效果。每堂课前都必须精心设计教案,才能以各种新颖的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在实验中我感觉到,新课程同传统教学相比,切实有众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也要经得起挫折,敢于怀疑,勇于反驳,更需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将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个刚刚是六百字的。三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适如浩瀚无垠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只不过是昙花一瞬。然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振兴来说,这一叶扁舟所泛起的烂漫浪花,竟是如此的光彩夺目,照耀千秋,却将如此深沉地永远为人民所缅怀惦念,长久追忆,彪炳青史,留存心间。 三十年,中华民族踏着坚实的脚步,在辉煌征程上昂扬行进,彷惶、反思、炼狱、摸索,振臂高呼,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华夏大地发生着沧桑巨变,华夏儿女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国人雀跃鼓舞,世界慨叹震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行将铸就! 三十年前,那次震撼心灵、拷问灵魂的会议,本身就是一次彻底的思想大解放。改革开放的号角由此吹响,一场震动古老而新生的中国,引来翻天巨变的伟大革命在神州大地上全面铺开;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改革的前导,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力辟陈见,破旧出新,振聋发聩,荡涤了国人的心灵。 三十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镇远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严治党,锐意进取,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都取得了重大成绩和进步,为镇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十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教育全县党员干部,狠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共同致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三十年来,我们坚持把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联系省情、州情、县情实际,审时度势,迎难而上,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镇远全县经济的较快发展。 三十年,相对于镇远二千二百八十五年的历史,也只是沧海一粟,或是成为千百年后古城民众茶余饭后的一付谈资。然而,这三十年,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古城却发生着如此之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了如此之多激荡人心的改革。于是,“岸迎轻风望落霞,秋雨远山湖水明”。 三十年,镇远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石柱山河也倍加秀丽。激流与清泉同歌,河湖与山川辉映,展示着绮丽的大千世界,呈现出清幽的梦幻天地。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镇远古城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敞开襟怀,欢迎四方客人前来流连风物,体悟历史,品味文化,感怀人生。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倍感使命神圣而光荣。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镇远人会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镇远的稳固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作出新的伟大贡献。风帆已然高扬,誓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