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2014
大爱无私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常使我们泪满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常使我们热泪流。 悲伤让我们更坚强,感动让我们更有力量。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多如繁星数不清。最让人感动的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生死考验时做出的感天动地的壮举。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这四个学生幸免于难,可谭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先后救出了十位群众,却没有时间去救自己唯一的儿子及亲属,结果他失去了儿子、二姐、侄儿等 15 位亲人。记者问他伤心吗?他回答:“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在这次地震中象谭千秋、王洪发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是舍己救人,王洪发是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事迹可歌可泣,令天地动容。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这种大爱是地震众多感动中最精彩的篇章,最动人的颂歌,足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心灵。 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但需要学习、“复制”这种大爱。我们没有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有公与私、义与利等各种考验,同样需要这种大爱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多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少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等,把更多的爱献给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送温暖,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使我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普通百姓也要“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些爱心,少些冷漠;多吃亏,别占便宜;多助人为乐,别损人利己;多大公无私,别自私自利。这样人与人之间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既不需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需要献出自己的亲人,只是献出一点个人利益,应该不难做到。大家都做到了,我们的社会就更美好,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山崩,地裂,路毁,桥断,房塌,惨烈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多少生离死别。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在灾难的严峻考验中,我们凝成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自然灾害,要经历磨难和考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毅力和勇气,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面对突如其来汶川大地震,四川人民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表现出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是我们重建美好家园的力量源泉。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军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灾区人民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有全省人民的友爱互助、自强不息,我们必将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地震能摧毁一些东西,但摧毁不了四川人民的坚强意志,摧毁不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正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使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感到依靠,极大地鼓舞了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在灾难的严峻考验中,我们凝成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四川人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抗震救灾精神在顽强拼搏中升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橄榄绿,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13亿双温暖的手,哪里就有13亿颗滚烫的心。无偿献血,爱心捐赠,千里驰援,全国人民同血脉、共患难,感人至深。兄弟省市和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大批救援队伍来了,大批救援物资来了。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灾区群众永不放弃,奋力自救互救,表现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四川人民的顽强拼搏和全国军民的众志成城是抗震救灾的力量源泉!抗震救灾精神激励我们顽强拼搏。目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正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需要团结的力量、坚定的信心、无畏的勇气!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需要科学的指挥、顽强的拼搏、超常的付出!山河可以改变、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摧毁,但摧毁不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救助灾区人民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强决心。让我们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