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hua09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长期充足的发展。但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民收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甚至出现了绝对值的下降。“三农”问题成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而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农村金融状况的好坏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作用。而农村金融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对促进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有着很高的依存度。因此建议,当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关键词: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经济增长 新农村建设 城乡居民收入 三农一、绪论(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概念认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特点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方式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现状(一)农村金融发展 现状(二)农村经济增长 现状(三)农村金融影响 现状(四)农村经济增长影响 现状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分析(一)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或现象1、农村金融发展不足2、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金融抑制”现象3、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矛盾 4、金融有效供给不足5、一部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供需失衡6、其他问题与现象(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1、农村金融发展不足分析 2、金融抑制其分析 3、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矛盾分析4、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分析5、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供需失衡分析6、其他问题与现象分析(三)探讨或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图文分析 (四)农村金融发展优势和劣势分析1、农村金融发展与普通金融发展的区别2、农村金融发展优势3、农村金融发展劣势 
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我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依然存在。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一些农村在行政村(原生产大队)或自然村(原生产队)的社区范围内,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国存在200多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有一些农村没有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实际上履行着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一直发挥着集体经济组织的部分功能,如对集体土地进行发包、收取集体提留(农村税费改革后这项职能已不存在)、为家庭分散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进行集体积累等经济活动。这一农业集体化的制度成果,绝不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羁绊,而是今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组织基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是要改革掉这些集体经济组织,而是通过改革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只有这样,农村改革和发展才能向着邓小平所讲的高水平的集体化方向不断前进。工业化发展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准备,而且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一,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进程,转移了大量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受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农村金融本身特性的影响 ,总体金融发展非但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反而还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我国总体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 :一方面 ,受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偏向战略的影响 ,我国农村资金外流比较严重 ,储蓄—投资转化率低 ,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 ,农村经济发展乏力 ;另一方面 ,我国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对资金需求规模小 ,难以产生大规模融资的强烈需刘 洁:金融发展、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求 ,农户面临需求型金融抑制 ,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水平低。因此 ,必须着眼于城乡统筹的视角 ,突破或缓解需求型和供给型金融抑制 ,一方面 ,通过制定一系列财税、金融、业优惠政策引导农村资金回流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领域 ,有必要借鉴国外《社区再投资法》经验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投放的信贷比例 ,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从而矫正城市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掠夺 ;另一方面 ,通过促进农户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 ,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 ,促进农村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对此可能的解释 :一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还没有突破农村金融的“门槛”,难以产生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二是我国农村信贷虽然取得了量上的扩张 ,但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资金配置效率低等问题 ,同时由于忽视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导致信贷难以真正转化为生产性投资。所以 ,许多经济学家都主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要供给推动型金融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待达到或超过这一门槛 ,需求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应该成为主导。对于我国而言 ,应该大力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 ,对于西部地区更为迫切。对于农村领域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业金融不愿涉足的领域 ,应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 ,发挥合作金融、业金融及民间金融的合力作用 ,为农村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