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123
心怀梦想,志存高远 ——人生规划成就成功人生 “高中该选哪些科目?将来该从事什么职业?” “等上大学再去考虑人生规划吧。” “我也不知道要上什么大学,能上什么大学就上什么吧” 无意中听到了学生的这席话,让我想起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中国今年25%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大半的学生选择的工作与专业无关。这反映了什么?正是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这种无规划导致了日后职业选择的困难和迷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在校学习无动力,要靠老师来逼着学?正是这种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浑浑噩噩,以至于将来人生的失败。 很多学生到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才考虑学什么专业,很多学生很盲目的填了热门专业。对学生来说,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学习四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然而,更加痛苦的事情是,你在四年之后将可能不得不在你厌烦的这个专业领域里再工作一辈子。填报高考志愿表面上看是选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就读的问题,其本质却是将来的职业发展问题,其实就是职业规划问题。无数事实表明,中学生群体与大学生群体一样,存在着集体性的“就业无意识”、“升学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的问题。 在很多学校,学生人生规划与设计、职业选择等方面的教育是一项空白。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并初步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清就业形势,了解个人的职业倾向性,并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理性选择。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初步具有基本明确的人生目标,进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从而改变部分学生及家长唯学历至上的片面教育观,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需要。中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我刚接手高二14班时,我就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让每个学生在高二开学初就找一所理想的大学,为之而奋斗首先我在班会课上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你想成为哪一类人呢?” 我问学生。学生纷纷表示要成为一个目标清晰的成功人士。接着我把所有的大学以及专业和分数线都列在纸上,让学生确立自己奋斗的方向,然后我把所有学生的目标收集起来,贴在墙上,这样学生能每天看到自己的理想,每天都激励自己为之而奋斗。接下来的变化让我感到惊讶。很多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从以前的混日子变成现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尤其是男生,进班时的成绩大多在班级中下游,被认为是文科班的炮灰,现在明确了目标,感觉到了希望,正信心百倍的向前冲。潘浩同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的目标是考南京警官学校但是我对他说: “考军校至少要在前20名,需要你跳一跳才能够着,只要你不断努力,相信你有这个潜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从此他坚定了目标,每天都努力的学习,甚至连晚自习后都要留下来学习,每次我找他谈话时,他都兴奋的告诉我: “ 老师,我感觉我离目标又近了一点”听了他的话我很欣慰,没想到目标对一个人的推动力如此之大。 毛燕婷同学是我们班公认的进步神速的学生。进班是倒数第三,现在前三名,若你问起她何以进步如此之大,她会自信的告诉你: “我要向黄老师一样考取南师大,将来做一名老师。”可你想不到当初她进入我们班时,可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家里很有钱,父亲对她要求也不高,所以高一时是听MP3看杂书过来的。自从确立了教师这一理想后,她开始为之而奋斗,并且开始帮助同学解答问题,百问不厌,因为她觉得要做老师,从现在起就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她的转变让所有人惊讶。她的父亲对我说:“真的感谢老师帮她找到了目标,我从小对她没有要求,怕给她压力,没想到这种教育方式害了她。现在看到她踌躇满志的样子,我真的很高兴。看来人真的需要一个目标才能前进。” 看到学生一个个开始行动起来,我真的感谢当初的这一决定。 由此可见,心怀梦想,志存高远,人生之梦需要实实在在的“规划”才能“追寻”。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学生才有动力去学习,才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肖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人生就是在这种不适应中,调整适应,发展适应的长河中前进的。在人生的每一个漂流中,可能会远离我们的人生坐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学会在远离目标的时侯,去创造条件,接近目标。所谓创造条件,本身就是一种进取,一种求索,一种心向即定目标的挚着,一种坚忍不拔的追求。在中学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对学生是大有好处的,我希望每个老师和家长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都能帮助孩子早立目标,及早行动,为之而奋斗,这样人生才能辉煌!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敌对兄弟”,竞争离不开合作。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或多赢。在常人看来,竞争与合作是一对“敌对兄弟”,“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一点被眼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所印证。从市场之争到标准之争,从品牌之争到原产地命名之争,在葡萄酒这个不大的领地王国里,刀光剑影,杀声阵阵,正演绎着一场场悲壮的战争。固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行竞争在所难免。有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竞争就是不能有合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行之间,难道非得势不两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吗?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我们通常说的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即双方争夺一个目标,且只有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然而,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 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曾为了争市场而展开了半个世纪的激烈竞争。可它们的竞争是“未必要打倒敌人”。 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因为饮料大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对可乐的关注,大家都来喝可乐。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惟一途径。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葡萄酒业东西地区的竞争逐渐加剧。西部企业利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以低价进攻市场;而东部老品牌企业利用品牌优势不甘示弱、积极迎战。在你来我往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煮酒论英雄”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企业使用造谣、诽谤等违法手段去中伤对方,有的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舍命”相拼。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肯定没 有赢家。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东西对抗”的阴影下,洋酒露出了微笑。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学会合作,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逃脱愈演愈烈的降价漩涡。再比如“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这样双方都能扬名获利。你把客户送到我这里,我把客户送到你那里。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双赢。实践证明,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竞争不忘合作",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因为,现代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观念。本项目由以下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第一层次“感谢对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竞争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 识,学会在合作中竞争。 (1)呈现了反映学校日常生活竞争现象的四幅照片,包括知识竞赛、足球比赛、拔河比赛和考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列举生活中的竞争现象,以此切人本层次内容。 (2)总结概述指出:竞争与合作相伴相随,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3)列举了一个发生在北方某大城市里王、赵两商家竞争的事例,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既然市场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那么王经理为什么还要帮助对手、感谢对手呢?在此基础上,教材正文指出:我们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4)概述了竞争的积极作用: A.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促使人的潜力得到充 分发挥,使人们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B.二是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5)设置了小栏目“名人名言,引用列宁的话进一步说明竞争还有其他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6)设置了小栏目“相关链接”,借用动物界的事物说明: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7)通过漫画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反思的问题:“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又是怎样看待竞争对手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生活中应如何处理与对手的关系,从而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层次的学习。 第二层次“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本层次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之竞争不忘合作,合作竞争求双赢。 (1) 列举了某保温瓶厂利用虚假广告宣传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实例,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 A.说一说:你赞成该厂的竞争手段吗?是怎样认识该厂的竞争目的的? B.议一议: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问题一是针对某保温 厂的做法提出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就如何进行竞争展开讨论。 (2)总结:一是没有合作的竞争只能造成协作双方的两败俱伤,特别是那种置道德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教育学生要反对不正当竞争,:竞争意识。 二是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教育学生竞争不忘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合作不能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合作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竞争不能没有合作,没有合作作竞争是孤单的无力的竞争,是“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 (3) 举了一家百货公司友好竞争的事例,该公司不是挤压对手而是主动向对手伸出友谊之手,结果是赢得了许多竞争者的支持。以这个案例为切入点设置了思考的问题: A. 该百货公司是怎样处理与竞争对手关系的? B. 在今后生活中,打算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引导学生感悟优秀的竞争者总是把竞争看成是乐事。 C. 阐述了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理念,指出了“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我们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这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最后倡导学生既要树立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既是本层次的结束语,也是“竞争不忘合作"这一项目的落脚点。 (4)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是合作重要,还是竞争重点。 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合作、竞争重要性的理解认识。其实合作与竞争都重要 ,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