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03
外校初二同胞吧,可以把斜面滑坡那实验做一下,也可以做做凸透镜成像,这挺简单的。 
静电的原理 人可以在灯光的照耀下,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小纸屑又能不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在塑料板上跳起舞来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一些小纸屑和一根塑料棒,把小纸屑放在桌子上,再把塑料棒在身上来回摩擦多次,然后马上用摩擦过的塑料棒去吸小纸屑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小纸屑穿着美丽的衣裳,开始翩翩起舞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是静电产生了作用,静电是怎么来的,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A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这就是所谓摩擦起电了 日常生活中,干燥和多风的秋天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有些还对人体造成危害 了解了静电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想方设法避免它对人们的伤害,还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制造机器设备来服务人们 追问: 两篇000 回答: 一次节能小实验 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节能小实验。 为什么要做这个节能小实验呢?这都源于我的一个坏习惯:爸爸经常提醒我上洗手间时要开节能灯,可是我总是听不进去,每次都开的白炽灯。爸爸说,白炽灯会散发更多的热量,电都被浪费了。可是,我有些好奇,为什么热量我都没有感觉到呢?爸爸说是因为灯泡离我们太远,我们感觉不到而已。不过我还是有些不信,便拉着爸爸一起做了这个实验。 首先,爸爸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万用表,把一个测温头贴在灯泡上,叫我把灯打开,我看到上面的数字在不停地跳动,不一会儿就到了117度。咱们都知道,烧开的开水也只有100度而已。随后,我们又去了客厅测试节能灯,它的光很亮,但测试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它的温度只达到了46度,用手去摸也不算太烫。最后,我们去测试了卧室的白炽灯,它轻轻松松就升到了88度,这个温度可不低,摸一下可以烫一个大泡呢! 经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虽然普通灯泡、节能灯和白炽灯都一样是灯泡,但是它们的热量不同,节能灯比其它灯泡要省电得多,别的灯泡热量太大,热量越大,浪费也就越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节能。
大气压力在哪里 2 “倒”空气 在大脸盆里装上大半盆水,将一只玻璃杯浸在盆里,并使玻璃杯里装满水,然后把它倒扣在盆底下。将另 一只玻璃杯底朝上,倒扣在水里,且不让它碰到盆底(你可以看到,水并没有涌进去,因为空气占据了玻璃杯 里的全部空间)。把第一只杯子稍稍提起,将第二只玻璃杯挪到第一只玻璃杯跟前,使它稍微倾斜一点,让杯 口从下面紧挨着第一只杯口。当你倾斜第二只玻璃杯时,里面的空气将化为气泡上升到第一只玻璃杯里,排挤 出那里的水,第二只杯中的空气就这样被“倒”入第一只杯中了。 实验原理:因为空气不溶解于水,而且比水轻得多,第二只玻璃杯里的空气被周围的水和大气压进了第一 只玻璃杯。 神秘的乒乓球 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长的绳子的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拧开水龙 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 ,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冲在乒乓球上的水的压力,比周围空气的压力小得多。因此,大气压力不断地把乒 乓球朝压力较小的区域里推。 “撬不动”的纸 将薄木板(90cm×100cm)放在桌子上,留出10 厘米长度的木板露在桌子外边。然后把四张报纸叠放在桌 子的那部分木板上,用手抚平那几层报纸,使它们紧贴在木板和桌面上。然后用你的拳头或木棒,猛击露在桌 外的那部分木板。这样,即使把薄木板击断了,报纸也不会飞到空中去。 为什么呢?通过计算可知,一张普通报纸约2平方米, 所受大气压力≈2吨。可见,在铺开的报纸上,空 气能向它施加近2吨的压力,显然你是“撬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