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的
文学和生活 在我的文章里,有过这样一段个性宣言:我不是个很好的写手(记录者),我只是习惯并享受着,用我的文字,装点华丽的青春,哪怕只能成为,我也愿意做一个永恒的文字守护精灵。 一直以来,文字一直充满,且影响着我的生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均让我陶醉其中。 莎士比亚的悲喜经典,让我在文学中,体验人生,感悟生活。以及社会,这处无偿的舞台剧;郭敬明的华丽文字,让我仿佛身临与青春的忧伤与欢笑,犹如走入缥缈的空间,让我感动其中;余秋雨的哲理散文,让我正确的思考与前行;杰克·韦尔奇与卡莉的经管理论,让我的思维,穿梭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在字里行间中,释放生活里,那少许暗淡的麻木。 也许,正因如此,在被记忆的感伤与现实的困惑缠绕时,我选择起了阅读,用那些充满真实的文字,填满我内心的烦躁,与残缺的快乐。而我也深信,文字(阅读)是一种很好的疗伤方式。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于音乐与文学,简简单单,却又充满温暖的幸福。忧伤的音乐搭配略带忧愁的散文,让我绝望的悲伤;快节奏的音乐,结局美满的小说,给予我微笑。在音乐与文字中,我随着作者,甚至主角在一个又一个梦境中遨游,使我体会到了那短暂的满足,温暖的永恒。 然而,文学带给我的,还不仅仅如此,从小,我就酷爱写作,有时候,我会充满激动的在blog,在萌芽社区,在论坛上,写下充满忧伤思想的散文;有时则投给榕树下,几篇我对于教育的杂文,写下我对于教育和现实生活的愤愤和不满的,而这些,得到更多的,是不少人对于我作品的“少年老成,思想过深”的点评,那发泄过后的释放与轻松,还有,因我浅淡的文笔,而得到的骄傲与自信;但是,在那之后,我又会照常活泼欢笑,自信地迎接新的一切,继续生活这场戏。或许,因为文学,铸就了我如此两面极端的个性吧/ 宁静的夜晚,伴着舒缓的爵士乐,捧起书本,写写散文,陶醉其中。 文学,像是一杯浓浓的卡布奇诺,用它的芬香,温暖我的生活,呵护我的青春。在灿烂的阳光下,享受,属于我的一片温馨与宁静。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真实,陶醉更多欢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周游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而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 于是后世连同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终于拖住了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那沧桑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是国破山河在的破败,我看见你疲惫了。满树红枫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的自沉“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连同故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元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问,王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我仍伫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富,但我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你们的灵魂因寻找而回归,因而永垂不朽。 我们依然在寻找。然而即便寻得的只是一抔精神故园的尘土,也将耗尽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