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8

lvcha_120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童心与儿童教育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changsong

已采纳
说实在的,我不大喜欢“小大人”,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少年说一些成年人的“大话”,总有点不大舒服的感觉。我们的一些同学的作文就存在这种现象。 好像说点大人的话,思想就成熟就深刻。其实大错特错。写文章就是用笔说话,即我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经验积累的增多,而逐渐变得成熟。因而,多数中学生的习作存在思想内容深度不够的现象是正常的;而表现的所谓“稚嫩”却又是可贵的。因为正是这些像孩子那样去想去说的东西,保留的是可贵的童心,反映出是美丽的童趣。我们常说要写出童心、童趣,就是要同学们以少年之心去看世界、看人生,以少年之心去感受生活,以少年之情去表现生活。一句话,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创作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给孩子们读一首诗人写的“春雨”的诗。问孩子诗中“一颗一颗,落下来的是什么呀?”甲孩子说:“落下来的是雨滴。”乙孩子说:“不,是葡萄,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丙孩子说:“你们说得不对,落下来是葡萄一样的雨滴。”丁孩子说:“应该说,像雨滴一样的葡萄。”当老师念到诗中写道:“落进……”还没念完后半句,他们又接腔了,直言不讳:“落进我的嘴巴里!”反唇相讥:“你的嘴巴盛得下吗?”争先恐后:“应该落进池塘里!”“不,落进干旱的土地里!”“落进果园里!”“落进庄稼地里! ”最后老师总结:“落进大地的怀里!”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他们是在欢呼自己也有诗人的水平。剩下两句,老师让孩子们填空:到处是( )的气息。孩子们对括号有兴趣极了,答案五彩纷呈,写葡萄的、写春的、写糖的、写丰收的、写喜悦的,居然也有孩子写出了与原诗一模一样的文句:“到处是蜜的气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就其天资来说,确实都是“诗人”。他们的童心不就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吗?

童心与儿童教育论文

126 评论(12)

落日故人情

乌龟能闻出孩子味儿,什么是孩子味儿?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带着种种疑问捧起这本书,开始了这次神奇之旅。这本书是作者杨红樱以一只会笑的猫的口吻记录的一篇篇日记,主要讲述了一场大雨,淹没了笑猫的家——秘密山洞。这时,一只乌龟一路闻着孩子味儿,驮着笑猫穿过城市中密林般的楼群,来到马小跳的家,同时在那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暑假。孩子味儿是全书的线索,更是全书的核心。乌龟曾说:“孩子的味儿,就是一个字——纯,心老了最可怕,孩子要像孩子。”这便是孩子的童年,童心之可贵。  在书中,乌龟曾多次提到在这个年代,有孩子味儿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作者多次强调孩子味儿,可见童心之可贵。  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孩子味儿的孩子越来越少呢?为什么有些人的心永远不老呢?我陷入沉思……  乌龟和笑猫们告诉了我,孩子们本该幸福的童年,孩子们可爱的童心,是被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摧毁了,孩子们深受压力,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压力。家长们常常要孩子以学业为重,每天永不停息了看书,做题,又因缺少交流、沟通,因此无情地抹杀了他们本应快乐玩耍的时间,从而孩子们丧失了美好的童年,童心也随之而去。  我曾经看过一则微博,是中国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比较。中国小学累,中学苦,大学轻松,而美国小学轻松,中学累,大学拼搏。这就显示了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区别。小学阶段孩子们应珍惜童年时光,过得快快乐乐,但是实际生活中多少孩子没有了童年与童心?笑猫在日记中道出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像安琪儿的妈妈,杜真子的妈妈的大人太多了,孩子们都是受害者啊!这样看来,要找回幸福的童年,永远保持一颗可爱的童心,根本在于家长。大人们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他们爱的方式不恰当,他们只会打着爱的名义,强逼孩子读书,读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因此孩子们的童年不但没有收获,过得不快乐,而且深受其害。  大人们,我真心呼吁,快快找回童心吧。用你们的爱去温暖孩子的童年,点亮可爱的童心,让童心这颗幼苗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255 评论(13)

6555lufkt

路铺好了 -1&pv=&word=%CD%AF%D0%C4%BB%D8%B7%C5&z=0
18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