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宁宁
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看来,不少旅游区更多是只注重前期的开发,忽略了后期的投入。我想你可以就这个问题写很多东西出来。 
不久前,《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无疑对海南旅游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和指导意义,但是显然海南没有准备好。我说海南没有准备好,包括这么几个层次:一个是海南的政府部门没有准备好,从基层政府到省府,各有关部门都没有全局观念,几乎都没有明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基本上被所谓的第三只“黑手”所戏弄,普遍存在膨胀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本位心态;一个是海南的当地的企业、民众没有准备好,以为这又一次是个“坑人”“宰人”的好机会,普遍缺乏合格岛民的平常心;第三个是当地的旅游企业(酒店、景点、餐饮、管理部门等)都缺乏基本的从业资格、专业水准,没有为游客营造一个基本的舒适环境。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从2010年的春节怪现象——“公开抢钱价”现象透视的一清二楚,这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的首个春节就给世界留下极度恶劣的印象,说严重点基本上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自断前程。本来,市场对价格的调节是有一定的自由度的,但是这个不包括“物无所值”“质低价高”,我们知道世界上酒店价格最离谱的旅游目的地是以“奢华”著称的迪拜,但迪拜的高价酒店都是冠以7星以上的特殊、豪华、超值的服务,从来也不敢随便离谱的涨价。其实,海南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从来就没有成熟过,一直以来都存在严重的服务质量低、社会治安差的问题,就目前这个状态来看不要说接待国际高端游客,就是国内的普通游客的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所以如果在短期内不能根治,那《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害”了海南,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造成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琢磨起来可能有这么几条:第一个可能是:目前的海南省政府高层的领导客观上不太懂旅游,尽管他们可能什么都见过,世界上的优秀旅游目的地都去考察了,但是缺乏吸收和消化,或者只是了解些皮毛,或者是没有了解其实“旅游猛如虎”,不要说地产了;第二个可能是海南基本岛民都还生活在上次“海南经济泡沫的阴影”里,所谓见怪不怪、见恶不恶了,早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岛民心态”;第三个可能是当地的旅游企业高层都来自“疯狂的星球”,在那个星球他们早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商业精神和商业伦理。对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来说,首先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外,第二核心的是成熟的旅游产品,第三是起码优良的旅游服务,第四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旅游综合环境(包括政府管理、社会治安、交通、商业伦理、消费者良好的口碑),第五是持续的文化创意呈现等五大要素。可惜的是这几点目前的海南没有一项及格,整体上离成熟的“国际旅游岛”至少还有50年的距离,拉的“课”太多,需要从根本上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