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对未来教育的畅想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glifes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对未来教育的畅想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觉霜

已采纳
当前,99%的中国人都在纠结于教育问题,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被排名,都分出了三六九等,学生不管自己的兴趣、智力等如何,都奔向热门专业;用人单位招人也是先看学历再看能力,于是乎户籍和学区成了重要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线教学可能替代课堂教学。通过互联网一样可以听课、提问、答疑、讨论,课堂能做到的,互联网都能做到,由此可能会对传统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畅想一下未来的教育,可能会是这样的:1、优质教育资源被共享,教师人数会减少;2、面对面的教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课堂(课程内容为录播)和网络教室(课程内容为直播,可以提问、交流),社区可能会建立课程辅导室、集中学习室或者研讨室;3、固定年限的学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结业考试,课程学完就毕业;4、有名称的大学消失,全国统一的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国家统一发放毕业证或结业证,无所谓985、211、一本和二本;用人单位招人可以强调课程、结业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能力;企业和单位将会主动提供实习岗位供学生实习,并从中发现和吸纳人才。5、由于课程可以试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社会需要选择课程;6、国家不再开办大学,但会开设一大批研究机构,提供条件吸纳一些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人事从事研究和探索,发现和培养高端人才;7、学区房将失去意义,中心城区将不再是优质地段了。 上面这一切实属畅想,但也不一定不能实现;10年前我们还在相信一铺养三代,现在发现网上店铺比实体店铺厉害;5年前我们还不相信网络约车可以走进我们的生活,可如今年轻人打车基本都是滴滴和优步。我所畅想的这一切也许5年、也许10年、也许更久一些,但终究是可能的,现在的网络媒体还是平面的,未来可能是三维的、全息的,并且这种方式是节能的、环保的。

对未来教育的畅想论文

91 评论(10)

Clarenceguo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就要实现我的愿望。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希望可以把被世人称为“圆舞曲的国王”的约翰·施特劳施所谱写和演奏过的曲目一清二楚、过目不忘,让我全身上下都充满音乐细胞,随时随地都能演奏出一首令人陶醉的乐曲。既然约翰·施特劳施能成为萨尔茨堡的骄傲,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昭平的骄傲呢?说不定有朝一日我还真的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钢琴家,技艺卓越、饮誉天下呢!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希望可以把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客霞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脑子里。这样一来,我就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番,而且还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嗬,那该多好啊!我还可以把当时游览过程和沿途风景写成一本书,让人们既不用父母陪伴,又不用参加集体旅游,做一次特殊的旅游——书上旅游,一次性地大饱眼福,对祖国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对了,我还可以在2008年为到北京参加旅游的外国人做导游呢!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希望可以把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脑子里。这样一来,我对所有“拦路虎”都可以迎刃而解;在考试前也不必绞尽脑汁地死记硬背;考试时也不用抓耳挠腮的冥思苦想了;写作文时也不会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在学习上更胜人一筹,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想孔子一样成为一个满肚子墨水的大教育家呢!到时肯定会让你刮目相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该多好啊写下这个文题,感觉和“假如中了头奖彩票”差不离,细细想来, 倒也有些不同。显然地,“记忆”是属于意识范畴的,而“钞票”则 是名副其实地归属于物质生活的。 唉呦,这敢情咱们连意识如此飘渺、玄乎的东西都可以被移植啦, 那那句广告词不是得改成“今年送礼都不收,要收就收那记忆。”哈 哈,这还了得,简直太荒谬了嘛。 当然,荒不荒谬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何况没准咱们的子孙 后代对此司空见惯,我们这些古董观念都应当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也 不一定呐。还是回到“假如”上来吧。说是“假如”,就不去探究它 的可能性了,啊,其实多利也已预示着这一课题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得 以实现;也不去探究它的正确性,可不,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伟 大论断在这一项目攻克后就自然不攻自破了;更不去探究它的伦理性, 否则,我不就成了克隆“克隆”的嘛?!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首先就将那些个老师脑里有关学科的部分 移植入学生的脑中,这样,历史、地理课文,语文的古诗名言警句, 数理化概念公式通通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取用,说不定,考试的 时候,不经大脑思考就可以写下答案,因为老师的记忆存库里已经保 存了种种题型。哎呀,美哉美哉。咱们宝贵的时间终于不用泡在题海 和无止境的背诵上啦,终于可以用来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了。呀,这不 整个一个“素质教育”嘛,想不到要靠移植老师的记忆才能得以实现, 那可真是不知何年何月的事啊!噢,哭我们的“素质教育”。假如记 忆可以移植,我一定将许多年前希望工程上那个大眼妹妹的照片植入 那些滥用公款和浪费奢侈的国人脑中。看到报载有电视台综艺节目里, 主持人竟让游戏者闭着眼睛将蛋糕上的水果咬出来,游戏者弄得满脸 五花,观众击掌雀跃。且不论这么做有多么低级趣味,多么媚俗,只 说浪费蛋糕一事。当然,那被糟蹋的区区几只蛋糕是及不上每年公款 吃喝所损失的几个亿。然而,可想,咱们的希望工程并没有结束,救 助失学儿童不是从口袋里捞十块、二十块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事。不要 让它在国人的挥霍中不了了之,不要在国人的未富先奢的风气中流产。 恐怕,贫困灾区的孩子们打小连什么是鲜奶蛋糕都闻所未闻。想 来,如果他们看见这档节目,也一定会有我今天对“记忆可以移植” 所感到的荒谬吧。噢,哭我们的“希望工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还要把对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记忆植入克林顿的 脑中。他,竟然一边信誓旦旦地大唱“民权民主”,一边视他国的人 民如粪土;残忍地轰炸手无寸铁的贝尔格莱德普通居民,没有人性地 将炮火蔓延到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多少无辜的生命被他的无耻扼杀。
279 评论(15)

bin86

本次疫情将线上教学的可能性展示在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因此人们对于教学方式的认识已经算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从我自己的学习体会来看,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个贯穿人生的过程,新生婴儿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儿童时期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学习,少年时期通过教师课堂传授来学习,成人以后就是通过书本、社交、生活、工作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大的突破,由于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已经足够支撑一个人的全部学习过程。其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人们日常学习内容的一小部分,比如新闻中对于新冠病毒的讲解也是知识的一部分,但从以前的教育体系上来讲,这类知识只应该出现在医学类的知识体系中,而现在的人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新闻的方式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因此,目前人们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概念中学习专业知识需要阅读专业的书籍或论文,甚至要去找专门的专家请教,但现在随着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普及,这个过程变得极为简单易行。最后,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人们对于知识的界定也不再局限于专业与非专业,任何领域的知识都会得到民众的关注,例如宇航相关、医学相关、法律相关,因此人们对于学习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28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