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1

susu110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泥土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草包

已采纳
有这样一种味道:清香馨和,却又涩涩的;有这样一种感觉:踏实温暖,而又平平无奇;有这样一种情怀:魂牵梦萦,叫人终生不舍······这一切的一切,源于泥土。  泥土不解释自己的宽度,并不影响它容纳万物;泥土不解释解自己的厚度,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泥土不解释自己的渊博,并不影响它是万物之本的地位。世间万物,除了天空,大概只剩泥土了吧。天空给人以高远莫测,虚无飘渺的感觉。恰恰相反的是,泥土给人以和善,平易,像母亲一般的感觉。  我们都踩在黄土地上,志存高远。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当我们乘着东风,踏着青云登上高处的天空,我们梦里向往的天堂里时,蓦然回首,原来心里挂念的是那片孕育了我们生命的土地。我们总是这样,在到达了梦想的彼岸之后,又会在梦想的彼岸怀念着自己挣扎着要飞离的另一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先哲告诉我们,唯有最虔诚的爱,才是对土地最好的回报。芸芸众生,试问谁能做到众生平等?泥土。泥土做到了。在土里,茄子爱长多大就长多大;藤爱爬多高就爬多高,要是天空愿意收留,也可以长到那里去;向日葵有追求太阳的权利,即便是一颗不知名的小草也有长高的自由。这一切的一切,因为它们生于泥,长于土。  泥土孕育了万物。莲,出于淤泥;杨柳扎根于地;那片金黄色的稻穗也向往泥土——弯腰了;梅,傲立于雪地之中。即使当今社会,也片刻离开不得土地。在黄泥土上,万座高楼拔地而起;参差不齐的农家小院平地而起;即便是水泥钢筋也得从黄土地中炼取。  泥土是我们一生的见证。它承载着我们年少时的点滴;记录着我们峥嵘的岁月;也收藏着我们对光影流年的感慨······只要用心去阅读,总会发现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清晰地,在自己身上的,或大或小的往事。  泥土也是世界万物的归宿。落红化作春泥,归于泥土;落叶寻根,归于土地;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最后要扎根于泥;天涯游子终究要回归故里。  泥土于我们来说,就是落叶对根的情意。  感觉平淡,却说不完。——尾记

以泥土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208 评论(14)

yrt506279

泥土前几日上课,提到无机盐,不知谁提了声“泥土”,或许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哄笑声中,这章被揭过去了,我却默默地记下。不知是否记得昔日绚烂的花朵,春日那满山的杜鹃,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泥土把美丽丰富的色彩给了花朵,它却在这一切之间沉默,把自己留给了黑暗与宽厚的大地。我不知从哪儿听说过,人最美的地方往往是心灵。我还曾听说过,心灵只有让纯真洗涤后才能射出美丽无暇的光辉,如同阳光下的钻石,折射阳光的温度和亮度。我曾经一直以为,当人们涉足社会之时,心与心将用真正的真来进行交流。本以为人和纯真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事物,所有人都能保有这种美德,纯真和心灵应是共为一体的,它们永远不会产生歧义。阳光般的沐浴和春雨般的滋润将为心点缀。然而,这一切却只是幼稚的想法……平静的心湖无力抵抗即来的风浪,而真的船只却已沉入湖底。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桅杆和一旗鲜艳的航旗。许多人,在多彩的现实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他们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金钱,把金钱视作自己的生命,他们跪倒在金钱面前,抛弃尊严,请求施舍。这些人,不,他们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了,这只是一种丧失理智的人形动物,他们为了自己的敛财欲不择手段,“三鹿”“毒胶囊”“老酸奶”,这些都是对这些丧失天良者血泪的控诉,像一把失锋的利剑,狠狠地扎向这些人,结果呢?刃断……莫非这一切只是空谈?不会的,“原罪”也是能脱逃的,现在,没错,就是现在,朋友们,请你把鉴赏的目光留一点给泥土吧:就是这色泽暗淡、质地粗糙的泥土,如果你不介意,捧起他们,将他们举过头顶,松开你的指缝,让他们从你们的手指间流落,在风中飘扬,呼吸来自地底的空气,你会得到一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清香,在地底的草籽的气息,来自天空的清风,共同赋予了泥土这种醇厚的清香。这种气味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舒心的额味道而已,还有为人的道理。当纯真潜入心灵的时候,人与人将真诚以对。纯洁的种子将在心底发芽。任何的反角色都将被深藏于地下。被时间所化去……
20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