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aoshu
结题报告的格式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一、结题报告的标题: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二、结题报告的前言: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三、结题报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四、结题报告的结尾: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五、结题报告的附件: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摘自:《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原题“课题结题报告的框架结构”作者:徐挺)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从研究进度看,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写了, 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从课题结题总结看, 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从结题报告看, 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 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从研究结论看, 大多数结题报告或论文都缺少理论上的升华, 对材料及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提炼, 没有理论的提升, 结题报告只见“材料”不见“观点”, 苍白无力说服不了人, 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不能推而广之。从所附资料看, 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 二是一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 不仅行文不太规范, 而且内容也不大充实。二、撰写结题报告须注意的几点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仔细阅读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进度计划, 尽量搜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重新审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 尤其是认真审视实验研究论文里的观点。整合所有研究资料, 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 而不是罗列“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观点。 
关于受理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申请的通知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ky 发布时间:2007-4-28 阅读:183次 关于受理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申请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科研工作,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学校科研计划和《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沈师大校发[2006]203号)文件精神,现将开展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与结题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年度立项工作总体思路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重点支持应用性与实证性研究,特别是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我校科研工作重点。2、一般性研究和科技竞赛相结合,重点支持能够参加全国青少年环保创意传播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项目。3、自主申报和专家评审相结合,重点依靠各单位择优推荐。4、立项和结题相结合,重点资助项目结题率高单位,结题率低者将影响其今年的立项申请。二、申报要求与条件 1、申请人应为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2、课题组成员应为高低年级学生结合的梯队,且不应少于5人(包括负责人)。 3、课题研究时间原则上为1年,即: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 4、课题组应聘请指导教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5、研究题目明确具体,有可行性和创新性。预期成果形式应为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或软件系统等。 6、未结题项目,其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不许参加新项目的申报,与以往立项课题名称雷同的不得重复申报。(以往立项课题可查看附件三)三、申报程序1、 本年度立项分为重点项目(A类)和一般项目(B类)。 2、 本年度立项限额申报,原则上学生规模在千人以上单位可报3项A类,其他单位可报2项A类,各单位须组织评审后择优推荐,科研处再组织专家评审并资助;B类项目各单位评审并资助,并保证资助经费到位,项目名单报科研处备案。3、 往年课题立项已结题,能够继续深入开展研究的项目,在申请时注明。4、 各单位统一报送项目申请书和项目申报一览表(见附件一)等申报材料,A类项目向科研处提交《大学生项目申请书》一式3份, B类项目提交1份。(见附件二)四、结题申请的有关注意事项1、本次受理结题的项目为2005、2006年度立项项目。2、结题材料包括:一份结题申请书,一份中期进展报告和结题验收的成果,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复印件(学报大学生科研专刊除外)、研究报告、专利或软件系统等。(见附件四、五)3、受理结题截止时间: 5月12日-5月19日 申报项目截止时间: 5月29日-6月1日联系人:李守信 联系电话:86592983 E-mail:4、 立项与结题申请集中受理,由各学院统一申报。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认真评审,保证大学生科研立项与结题工作顺利完成。附件一: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申请书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二: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一览表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三:沈阳师范大学2004-2006大学生科研项目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四: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结题申请书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五: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中期进展报告点击浏览该文件 科研处 于 2007-4-23 10:33:54 编辑过该信息 关于受理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申请的通知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ky 发布时间:2007-4-28 阅读:183次 关于受理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申请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科研工作,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学校科研计划和《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沈师大校发[2006]203号)文件精神,现将开展2007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与结题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年度立项工作总体思路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重点支持应用性与实证性研究,特别是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我校科研工作重点。2、一般性研究和科技竞赛相结合,重点支持能够参加全国青少年环保创意传播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项目。3、自主申报和专家评审相结合,重点依靠各单位择优推荐。4、立项和结题相结合,重点资助项目结题率高单位,结题率低者将影响其今年的立项申请。二、申报要求与条件 1、申请人应为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2、课题组成员应为高低年级学生结合的梯队,且不应少于5人(包括负责人)。 3、课题研究时间原则上为1年,即: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 4、课题组应聘请指导教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5、研究题目明确具体,有可行性和创新性。预期成果形式应为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或软件系统等。 6、未结题项目,其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不许参加新项目的申报,与以往立项课题名称雷同的不得重复申报。(以往立项课题可查看附件三)三、申报程序1、 本年度立项分为重点项目(A类)和一般项目(B类)。 2、 本年度立项限额申报,原则上学生规模在千人以上单位可报3项A类,其他单位可报2项A类,各单位须组织评审后择优推荐,科研处再组织专家评审并资助;B类项目各单位评审并资助,并保证资助经费到位,项目名单报科研处备案。3、 往年课题立项已结题,能够继续深入开展研究的项目,在申请时注明。4、 各单位统一报送项目申请书和项目申报一览表(见附件一)等申报材料,A类项目向科研处提交《大学生项目申请书》一式3份, B类项目提交1份。(见附件二)四、结题申请的有关注意事项1、本次受理结题的项目为2005、2006年度立项项目。2、结题材料包括:一份结题申请书,一份中期进展报告和结题验收的成果,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复印件(学报大学生科研专刊除外)、研究报告、专利或软件系统等。(见附件四、五)3、受理结题截止时间: 5月12日-5月19日 申报项目截止时间: 5月29日-6月1日联系人:李守信 联系电话:86592983 E-mail:4、 立项与结题申请集中受理,由各学院统一申报。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认真评审,保证大学生科研立项与结题工作顺利完成。附件一: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申请书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二: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一览表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三:沈阳师范大学2004-2006大学生科研项目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四: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结题申请书点击浏览该文件附件五: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中期进展报告点击浏览该文件 科研处 于 2007-4-23 10:33:54 编辑过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