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里个嗡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自信永远。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不是吗?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唐太宗自由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怀疑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接纳了魏征的“十思”,而不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齐王也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才能,但他同时也接受了邹忌的“纳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谁都不会轻易怀疑自己,可谁又能像前人那样善于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呢?总以为“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势不两立,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或总以为别人无往而不胜,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相信自己,满怀自信的同时打开那一个个布满友爱之心的劝烟箱呢?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明天大地飞歌,相信未来有我们开拓。相信别人,尊重别人,相信别人为你着想,尊重别人理想的选择。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但是,心灵的创伤要靠我们自己修补,手上的伤口还得让别人为我们包扎。我们相信自己会战胜困难,但我们从不否定他人的帮助,没有谁能独自生活而没有他人的帮助。所以,不要固执,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却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毒药,它的外表也许是鲜美的,但却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让需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好的,拿过来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风吹了又吹,花儿开了又谢,我们管得了那么多吗?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吗?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吗?这篇议论文以理取胜,观点辩证,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接着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问句发人深省。本文题目若能改成《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效果会更好。 
《走在梦想之前》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蜗牛爬在草地里,它想要爬上泰山山顶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它一计算,需要用999天,它摇了摇头。它又想到黄河源头,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是需要888天,它又摇了摇头……最终这只蜗牛死在了烂草堆中。蜗牛的志向不能说不远大,但是它的悲哀在于不曾迈一只脚,没有走半步路,因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只能成为永远的梦。 有一位牧师,在他的墓碑上这样写着:在我20岁时,我的志向是环游世界;30岁时是周游全欧洲,40岁时是游遍全国,而50岁时只想游完全省,60岁时我只能在家呆着。随着年龄的增长,牧师的志向在不断改变,游历范围却在逐渐减小,原因只有一个——在现实和志向之间缺少了脚踏实地的行动。 行动起来,实际的行动胜地过千言万语。当你有困难时,动脑去思考;当你有渴望时,动身去追求。行动起来,调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哪怕还没有获得成功,我们也在一点点向成功靠近。行动起来,脚踏实地迈开脚步,无论是在宽广的大道还是在泥泞的小路,让途中留下你坚实的脚印,在沿途洒满你辛勤的汗水。在路上,我们耕耘,在道旁,我们思索。汗水和智慧洒满沿途,美丽和成就写在身后。 干下去,埋头苦干永远比夸夸其谈更有说服力。也许,一直望不到头的是荆棘,一眼望不到边的是荒漠,但是,只要我们干下去,实实在在地干下去,踏遍荆棘留下的是平坦,穿过沙漠抵达的是绿洲。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干些实事,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如果只去描绘成功,憧憬未来,在我们高谈阔论时,失去了实践,在我们犹豫不决时,失去了摸索,成功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境。 走在梦想之前,用行动去呼唤美好,用实践去证实希望。在希冀和憧憬中,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迈开步伐,让我们动起来;坚定信念,让我们干下去。我们只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信条:脚踏实地,走在梦想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