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75

kaisi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公共治理评论文章题目大全初中生物

1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l1985

已采纳
《和谐社会之我见》中国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发展中大国,面临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将如何面对现实并且走向未来?当我们对于和谐社会是什么概念?我们将如何认识与理解呢?我认为和谐社会可以简单的说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百姓对社会的不和谐音也产生了痛恨。例如,腐败,就业难,看病贵问题。中国政府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体的规划,也反映了中国正逐步向社会和谐迈进。 和谐社会就是要创造一个更公平,更公开,更科学的社会规划发展过程,从而尽量避免社会不和谐及环境问题的发生。根据新华网2006 年10 月10日的一个报导“和谐社会之我见: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作者中思对和谐两字的解释:““和”字是由“禾”(表示粮食)字与“口”(表示嘴)字组成,其“和”字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有饭吃”;“谐”字是由“言”(表示说话)字与“皆”(表示都)字组成,其“谐”字的意思就是“人人都能说话”。”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所以,中国首先要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难题。社会中360行各有差异,只有更平等的社会,才能使人人个尽其职,人人才都有饭吃,而后人人都能说话。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实现社会平等。不幸的是,我们时常看到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例如教育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实现社会公平,指的是收入分配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相反,我们也能看弱势群体的不到应有的帮助,贪污腐败也是层出不穷。社会和解也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指:“社会和解,是指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利益群体拥有自由建立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参与谈判、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定保障权利,同时对于国家大事与国计民生等事务拥有参与政治民主进程的权利。”中国应该逐步完善各种民生诉求渠道。 中国应该向更平等,更包容及更和解的社会思潮迈进,中国就能自然的建设好和谐社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北京奥运会充分诠释了“同一个世 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理念,并以“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奥 运承诺并举办了一次 无与伦比的现代化奥运会。因为奥运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以他们的真诚,热情及无 微不至的帮助向来自五湖四海及海内外游客交出满意的答卷。相比之下,一篇2009年7月17号报导 在中国青年报的新闻,“退休老人砸车为何七成网友支持”“ 家住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金港城区 的七旬老人阎政平,7月9日晚,在其居住小区附近的金港城北门前斑马线人行横道上,对过往的违 章车辆投掷砖头。在两个多小时内,老人共砸车近30次,砸中14辆违章车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 律系余凌云教授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老人砸车的行为,是一种民众情绪的发泄。这一情绪的产生是 由于对违章驾驶危害生命权的痛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也是每一个中国百姓的梦。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构建一个共全世界参展国展示“新思 想,新观念,新科技,新发明和新创造的舞台。”我们祖国的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犹如上海世博 会。人类在面对生存与挑战,机遇与发展的时代,可以把“和谐城市”当作“和谐社会”的一面镜子。我想中国百姓可以学习与发扬“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 上海世博会精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56个民族相互尊重,和睦共处的面向世界,展望未来。

公共治理评论文章题目大全初中生物

12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