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一枝荷
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的专业课考试范围和参考书:考试范围:攻读文博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概论和文物保护学概论四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博工作实际问题。参考书:1、《中国考古通论》《中国考古通论》是2009年10月1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之恒。2、《文物学》是李晓东的著作,文物学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多彩。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对文物的研究,以不同种类的文物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金石学、古器物学、甲骨学、敦煌学等。3、《文物保护学》王蕙贞编著,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09年。总结近20年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本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保护实践相结合,从各类文物的材质、保存环境、影响文物安全的各种因素分析,研究文物的腐蚀机理,文物保护材料的筛选、合成、特性,文物保护方法及保护工艺技术的思路,编写了这本《文物保护学》。4、《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是2006年12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组织管理、工和原则等专业知识。王宏钧,1926年生,安徽泾县人,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扩展资料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1、考试方式: 统考。 2、院系所:历史文化学院。3、学习方式:全日制。 4、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与研究 。5、指导老师: 霍巍 熊文彬 罗雁冰 李映福。 备注: 复试科目:文博综合与实践。。学制:3年。学费:16000元/年。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348)文博综合 。 参考资料: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 
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吧#4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04年正式开始进行改扩建,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各项设施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和现代化,无论从文物藏品、展览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人员组合上都将达到与其地位相应的规模和水平。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建设成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相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并通过举办常设基本陈列和多种专题陈列,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5%8D%9A%E7%89%A9%E9%A6%html 国家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向国人介绍世界优秀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有藏品100余万件,49个展厅。在我们的左侧就是 “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还有十余个各艺术门类的专题展览及国际交流展览。 在二层,您将欣赏到“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和珍贵的“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印加人的祖先--南美印加文化展”也是此行的必游之地。最适合小朋友们参观的要属以“知‘竹’”为命题的创意展馆。喜欢艺术的朋友, 建议您到四层《德国启蒙艺术展》了解欧洲,特别是德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艺术与生活。 不够再要啊
考古勘探是指使用探铲及各种科技手段对一支表面进行勘察,发现和了解地下埋藏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考古勘探的主要形式有常规勘探、地球物理勘(简称物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简称化探)等。常规勘探考古勘探基本技能是正确辨识探铲带上来的土样,用洛阳铲,钻探的过程中通过对同样的土质土色和结构的判别,这样可以判断地下各种遗迹和地层堆积的性质及分布状况。“土质辨识指南”生土是未经人类扰动过的自然土层,一般比较纯净,结构紧密、颜色均匀、不含人类活动痕迹和遗物。灰土是人类居住和集中活动的地方,活动中往往有较多的有机腐殖质和生活垃圾及灰烬等,使土色呈现黑灰、褐绿等不同颜色,土质相对松软,往往包含各种遗物。夯土、路土和居住面因为人类的长期活动或有意为之,土质比灰头要坚硬,夯土和路土都会分层,但夯土较厚较硬,包含物较少;路土则由若干薄层构成类似千层饼,包含遗物略多;居住面是人类直接居住所为,有多种人工迹象,其上的抹泥面、白灰面等很容易辨识,单纯踩踏形成的硬面也分层,但往往不易识别。红烧土和草木灰。人类用火行为会将泥土烧烤成红色并产生大量黑灰色的草木灰烬,比较容易辨识,有红烧土和草木灰的地方可能是灶或窑址、房子或者灰坑。墓葬五花土。人们在营造墓穴时往往会挖出若干质地颜色不同的土层堆积,下葬后又会把先前挖出来的土无序地回填进墓葬之中。经过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葬填土就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特点,俗称“五花土”。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第3个题目可以考虑。原因如下: 1、先否定2、3两个。唐代帝陵已有很多研究,你再搞初步就是画蛇添足;非中原是什么概念?这么大的范围怕是搞不了吧。除非是一个遗址的,或者说是个别的几个或一组青铜器。 2、再说第1个,已有的夏商遗存怕是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都发了,你若做个综合性的研究,难以写出新意,也是初写文章的大忌。 3、做第3个题目因为地域限制可以有所突破,但同时要掌握整个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占有已有的发掘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自己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