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x940316
1、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2、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干的一件“傻事”。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每样包上6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过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这时,妈妈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东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后,我吃了20个饺子,只吃出了3块糖,妈妈吃了25个饺子,吃了4个钱,2块糖,爸爸吃了30个饺子,吃出了2个钱,1块糖和3个枣,现在只剩下了10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想:这10个饺子里肯定有3个枣,虽然,我已经吃的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两个饺子,可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的吃着别的菜,好像并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个枣吃出来。我不管那么多,又吃了5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3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夹这3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3个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3个枣就是不在这10个饺子里。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望采纳! 
你是江西归西的人吧````是不是有一篇调查报告要写啊
朋友圈被万圣节刷了屏。网络上明星网红们发布万圣节妆容来取悦粉丝,街头不时出现打扮骇人的乘客,商店中南瓜、僵尸等元素随处可见,不少学校也举办了相关的活动。万圣节俨然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近年来,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各色的西方节日进入到越来越多的国人生活中。然而抵制洋节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过洋节仿佛成了一种崇洋媚外、盲目跟风的行为,甚至有些学校对过洋节的学生给予处分。笔者认为,抵制洋节没有必要。首先,洋节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必然有其原因。中国传统家庭中,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较少,而洋节强调的开放式的情感表达,给含蓄的国人带来了一个情感出口。聚餐,互送礼物,一起装扮房间、做游戏,亲情和友情也在节日中得以凝聚。国人过洋节其实过的是一种气氛,很多节日的内涵在传入中国后也发生了改变,比如圣诞节的宗教含义就被冲淡,成为一个购物、约会的节日。在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下,偶尔放松心情,排遣压力,符合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并无不妥。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吸收外来文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东汉时期吸收佛教文化,丝绸之路带来了伊斯兰文化,近代吸收西方文化,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多种文化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才有了多元而深刻的中华文化,闭关锁国的后果我们也深刻地体验过。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在国人的生活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惧怕自身文化流失而保守地拒绝洋节,既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特有的文化传承与厚重历史,注重家庭观念,对维系亲情具有重要意义,而洋节更注重个人性格的张扬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自由、无所束缚的观点符合年轻人的追求。只要在参与洋节的同时不丢弃中国文化,不过度崇拜,过洋节未尝不可。事实上,过洋节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矛盾的。我们在享受洋节带来的欢乐时,同样可以继承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可否认的是,当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不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老的伦理观念与他们崇尚自由的心理相违背,要改变这种现象,应该从我国传统节日本身入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能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而不是成为一代代人的心理负担。过不过节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应有的权利,抵制洋节来减少中国传统节日的流失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自我安慰罢了。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洋节给传统节日带来的冲击,而应该去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节日发展好,与时俱进,从而让国人从心底里充满对传统文化的爱,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在全球化的浪潮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过起了中国节日,我们也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待洋节,展现大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