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梅CPU
我们所说的论文盲审是指一种组织专家评审的制度,即匿名审稿,评审员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这种审核的做假率低,一般硕博论文多采用这种方法。其实论文盲审和论文查重一样,都是为了防止论文抄袭事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因此,即使是盲审,审核老师也会仔细检查论文的内容。加之很多盲审的情况下都是抽查,对论文的考核会更严格、更细致。一般来说,硕博论文在盲审、外审均过后,方可参加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决定是否通过答辩,是否能够对该生授予学位,因此通过盲审至关重要。那么,如果盲审没有通过,是什么原因呢?1、格式问题。格式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往往能反映作者态度是否端正,因此,论文格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时候,盲审教师第一眼就会看到论文格式,如果形式不正确,容易给人留下很坏的印象,盲审通过也就会更难。2、论文研究内容不足。论文必须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必须有足够的论据支撑,这些都需要作者做或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才行。3、创新不够。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文章的意义不大。创新者需要有自己思考和总结的东西,要求文章的原创性达到一定的标准。4、参考资料老旧。尽管在可能的情况下,盲审教师还是会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盲审教师会尽量参考最新的文献资料。 
没影响,只是耗费了时间。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按照学位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两种。 学术型研究生一般是指拥有学术型学位的人员,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 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处于同一层次,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盲审没过的话还有第二次机会,学生可根据第一次送审的意见去咨询导师并商量如何修改,然后迅速进行论文修改,最后和送审老师联系,委托他在答辩前将论文送给其它老师审,只要第二次送审意见通过即可。论文盲审是国内外通行的学术质量把关方式之一,得到普遍认可,目前仍在使用。但对盲审结果的采纳则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学位论文我不清楚,不敢妄言,但期刊学术论文的盲审结果无非是“同意发”“不同意发”“修改后发”,主编可以尊重盲审专家的意见,也可以从他自己的判断和期刊整体质量的要求出发予以否定,认为该发就发,不能发就不发。这种情况下盲审意见只是作为参考。何以如此?因为主编是期刊的第一责任人,期刊的荣辱与他紧密相捆,主编责任真正落到了实处,也避免了失当的评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层次越高的评审,质量越有保证:盲审或者答辩,专家们如何从论文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特长、好恶出发,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些选题适合质性研究而不适合量化研究,一些老师擅长实证研究而不擅长质性分析,还有的擅长混合方法的使用。作为个人专长都应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只从个人专长、好恶出发“唯我独尊”,对“不合朕意者”格杀勿论。而这,正是让一些导师和学生口服心不服的地方。
硕士论文归硕士论文,工作归工作,不是说你有了毕业证,必须找到工作的。也不是说你没有毕业证就不能找到工作,所以就不是变成关系,不是必要条件。因此,如果你想做出认为盲审通过,但还是得静下心来把你的硕士论文好好的看一下到底是问题出在哪里,不要因为能够找到工作而去放弃你的。毕竟工作做好不代表以后不换工作,如果要换工作的话,说出论文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能够代表了你最终的硕士学位等等情况,是否哪个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