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insa
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根据本学期教研和调研计划,本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对我区八所音乐课题研训基地园和部分其它类型幼儿园进行了音乐专题集体调研,共看音乐活动八十四节。在调研和与教师现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组织实施音乐活动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根据我区本年度音乐教育研究专题《幼儿园韵律活动研究》,结合调研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由我就《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的角度从基本概念、教育教学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这四方面谈谈我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韵律活动?在80年代时韵律活动就是单纯的模仿,伴随着音乐身体有节奏地动作,主要模仿内容为:生活中的事与物。8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一些音乐教育形式的引入(如:奥尔夫音乐等)。就把所有伴随着音乐进行表达的艺术活动统称韵律活动。2、韵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四类:韵律及其韵律组合、舞蹈、音乐游戏、歌表演。韵律及其韵律组合★韵律: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韵律组合:按照一首结构相对完整的乐曲组织起来的韵律动作组合。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身体舞(问候舞)、邀请舞、双人舞、表演舞、独舞、自编舞等几种主要形式。音乐游戏歌表演由于韵律活动活动领域内容较多,本学期我们音乐课题组将韵律活动分两次进行研究探讨,这样可以更深入、清楚地了解韵律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主要研究律动与舞蹈,待以后的活动在研究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所以对于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我今天就不作详细介绍。3、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韵律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活动过程较难组织,所以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安排韵律活动。但是韵律活动能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见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好一个韵律教学活动呢?它的基本实施策略有哪些呢?二、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1、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1)音乐的选择:我们为幼儿选择音乐宗旨之一,首先是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儿童对喜爱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托儿阶段:应该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在小班阶段: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在中班阶段:特别是在中班后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在大班阶段: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如在许卓娅老师的韵律活动研究中就采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如:中国成人舞蹈音乐《红绸舞》的片段,中国轻音乐《赶花会》,外国轻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特快列车波尔卡》《口哨与小狗》,外国芭蕾舞曲片段《拨弦》、《西班牙斗牛舞》,这类音乐结构清晰,便于根据教学的需要节选和重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2)动作的选择: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屈膝、摇晃手臂等等);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物的动作:鸟飞、鱼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现象:花开、下雨、风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等;模仿成人的劳动或活动:摘果子、采茶等;模仿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拍皮球、跷跷板);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如:碎步、小跑步、垫步、踏点步等等)儿童早期,最开始发展的动作是“一般生活动作”,然后是“律动模仿动作”。这两种动作,一般在没有成人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条件之下,儿童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而“舞蹈动作”儿童是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来自行获得的。所以,舞蹈动作是最晚被儿童关注和学习的动作,也是离儿童生活最远的动作。按照这一顺序,在托班和小班早期阶段,选择的动作首先应考虑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另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中后期应一点一点地进入。在中班阶段,一方面应该注意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该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经逐步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则会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另外,在幼儿早期,舞蹈动作应该是更加儿童化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风格比较不太明确的);而在幼儿中晚期,可以考虑谨慎地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征更为明显的中外舞蹈动作。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还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第二,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第三,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2、韵律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活动程序设计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动静交替”。这里的动静交替不仅仅只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其中还应该包括:(1)大小运动量的交替;(2)熟悉与变化的交替;(3)思考与表现的交替;(4)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就今天的活动,从导入环节来看,三个活动各有特点:第一节和第三节活动的导入环节: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处理,第一节是从“动作观察”开始,第三节是从“动作迁移”开始。第二节活动的导入环节:是从“队形开始”的处理。总结: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解。 1 整合的界定。整合从哲学的角度上说,是指由系统的整合性和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的因素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构建和虚化过程。整合的实质是采用各种有机结合的方式,使教育系统之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内部各成分之间有机联系,核心是课程价值的整合理念。 2 课程整合的范围。 1 把一日生活看做是一个教育整体。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大致区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2 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实现整合。真正的整合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中加以实现。首先,要注重对活动的开发创新。在了解幼儿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的基础点上,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组织活动的现象。其次,注重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的生成。把计划的目标、方法、内容、形式及手段等非计划的、即时性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起来。师幼不断发现新的活动线索,并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3 注重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的整合,即领域内相对独立的内容尽可能相互联系,有机结合。二是领域之间的整合,即不同领域之间的整合。三是超领域的整合,即综合课程。在此,我们着重探讨领域之间的整合。 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领域的划分必然要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恢复不同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这种联系的发现和利用是更大的整合性。领域之间的整合有多种水平,有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有领域之间的零星联系、多点联系和密集联系。 音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 1 目标的整合。目标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此,以《纲要》中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目标为依据,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从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两方面对幼儿园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目标的整合作一点探讨。 1 动作与技能健康发展:动作协调、灵活,发育正常,体质增强。 2 情感与态度健康发展:喜欢并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包括音乐活动、体育活动),有自信心;能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往的音、体活动都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过分注重结果,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结果压抑了很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以致幼儿失去对活动的兴趣。现在的音、体活动目标更注重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喜欢主动参与活动,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加人性化了。 2 教育内容的整合。音、体活动内容各有特点,但也有相通之处。整合主要表现在使它们之间产生有机联系,甚至可以突破领域这一内容组织形式。音乐活动主要包括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四项内容。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动作技能、基本体操、队列队形、形体训练四项内容。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体育活动关注幼儿的运动体验,力求使它们之间互生互补、相互融合。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是力与美的结合;也可在音乐活动中锻炼幼儿体能,提高幼儿的柔韧性、平衡能力等。韵律操就是韵律活动和基本体操相结合的产物。 3 教育方法的整合。音乐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体验和表现。所以在音、体活动中应给幼儿充分的体验、感悟和表现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幼儿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整合方式: 1 听音乐进行体育活动,如:听音乐追逐跑。 2 动作联想。儿童通过模仿海军作队列练习想到歌曲《小螺号》。 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淡化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以儿童生活和体验为中心,自由表达体验和感受。我认为,不是不教技能技巧,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教育。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另外还可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技能技巧,最终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