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会计学科前沿论文300字体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8

vale99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会计学科前沿论文300字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ssan金

已采纳
论文题目: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向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了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如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和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除了选择风险小、盈利性强的投资项目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关键。进一步认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规对企业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企业适应新的竞争形势、防范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必须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arrival of the kownledge economy has improved social productivity greatly, have brought the limitless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o enterprise How to realize the fast enlargement of enterprise's business scale and high growth of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selecting the superior and eliminating the inferior, choose risk little, profitability strong investment project and adopt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 key to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control in the Accounting control strengthen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to enterprises to further know inside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business efficiency, construct inside enterprises the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is a new " accounting law " <>Wait for regulation to important task that enterprise put forward one of, it is enterprise that meet new competition situation, urgent need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business risk Construct enterprise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must problems such as accounting control goal, content, method, further investigate to enterprise, analyze its existing problem and reason, thus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ompletion measure  keyword :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The problem exists; Improve the measure  现代企业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和实践的深入,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日益重要,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上仍属于以费用核算为主的报表型财务管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而全面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已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现代财务管理发展方向略予论述。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  在任何条件下,企业一旦成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也是企业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总目标,必须通过财务管理在以下三方面作出承诺和保证。  1.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地生存下去,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  2.投入经营资金就必须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这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能发展自己,就会被其他企业排挤出去。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其中根本途径是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的数量,这就必须投入资金。  3.财务管理的责任就是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这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只有获利,才有发展的可能。  不难看出,只有当财务管理达到上述三方面的要求,企业的总目标才能实现。所以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在资金筹集问题上,所选择的方式会因为品种的多样性而灵活机动。  第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不够完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资金管理的“主旋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有关外,可能与认为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大事,单单依靠财务部门很难完成有关,也有可能有些人把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混淆起来有关。  二、财务管理的发展命脉及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其实践还是就其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年的事情。早在l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O世纪2O年代末。近代、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发展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筹资财务管理阶段。2O世纪3O年代的大危机使得破产倒闭的企业空前增多,于是企业财务管理重点迅速转移到破产与重组以及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上,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为公司的组建和发展筹集所需要的资金。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  2.外部财务管理阶段。2O世纪5O年代后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焦点开始从外部转向内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成为公司管理的重心,人们将计算机应用于财务分析的财务规划,以及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管理,各种计量模型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内部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  3.投资财务管理阶段。到了20世纪6O年代后期和2O世纪7O年代,财务管理的重心又重新从内部向外部转移,结构和投资组合的优化,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而2O世纪8O年代以来通货膨胀及利率的多变、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等,使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很大影响。我国企业在这变化着的环境中如何适应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财务管理应如何调整、变革以适应未来这一形势,这又是财务管理面临的新的挑战。  如果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则在投资收益方面会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收益;在融资决策方面,使企业勇于开拓进取,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在日常资金营运方面,可保证销售收入及时收回,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高效使用,从而保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面对新形势,全面加强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 更新理财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理财文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要建立真正独立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都要彻底更新旧的理财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新观念。企业职工只有更新理财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企业理财文化,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寻找新的突破口,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拓展空间,把企业办成一个管理严谨、经营稳健、实力雄厚和效益优良的现代企业。理财观念的更新重点在于:  1.更新财务管理基本目标的观念。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应是“财富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从企业的内部管理来看,“财富最大化”目标能方便和合理地解释现代企业稳健经营、追求利润的管理要求,有利于强化内部管理和业绩考核。而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则存在未能有效地考虑风险及只能重视短期行为而忽视长远发展等问题。“财富最大化”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风险和报酬之间的关系,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时的短期行为,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认同。  2.将“风险”管理纳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应从各类财务信息及深入的财务分析等专业角度,对各类风险给予评价和估算。通过资产负债表管理、预算管理、风险资产配置、盈利预测分析、业绩评价等财务手段,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于预和控制,以维护现代企业的正当权益。  3.建立“全员理财”的现代企业理财文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有效的“全员理财”的现代企业理财文化,使理财观念深入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员工理念之中,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领域,有效降低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循环和周转。因此,围绕资金管理应该做到:  1.选择筹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筹集资金,不仅要研究资金的数量和时间,而且要选择经济方便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考虑合理的资金结构,以求达到资金渠道和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  2.把握资金使用的方向。财务管理不仅要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资料,而且要利用自身的管理职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选择风险小、利润大的决策方案,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和科学,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3.压缩成本、费用支出,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力度。应收帐款居高不下。企业风险程度会加剧,只有通过压缩成本、费用支出,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力度,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才会得到缓解。  4.现金流量管理的加强。表现在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原料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的细致工作。所以必须做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协调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机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为现代化、信息化的模式。在加入WTO的经济环境中,资金运动从物资运动中独出来,财务管理主动地支配企业再生产过程,引导企业生产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灵活地进行各类有利可图的投资,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调度资金,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我国企业传统的财会合一的机构设置,往往导致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责不明确,其实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职能,因此应分别设立在财务部门内可再分设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部门,以便及时准确地将各项财务信息上报主管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贯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四、及时沟通企业内部信息,形成财务管理良性循环  许多企业在组织机构及职能设置上是生产、供销、财务等方面各自独立,内部信息不能及时地沟通,财务部门仅仅被看作是专司“簿记”职能的部门,只能被动地记帐、算帐,违背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心”的原则,削弱了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例如,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可能为追求产量,生产出大量的产品,造成积压;原材料供给部门可能只管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或片面强调节约采购费用而一次大量购货,造成资金大量占用,仓库管理费用增加);销售部门可能会因为合同订得很满而沾沾自喜,却全然不考虑能否按时交货(提供劳务)、按时收回货款等。如此,必然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如,系统集成商从软件开发、硬件发货、组装、调试、试运行到终验各个过程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付款及回款计划,有效地运用资金和确定筹资规模。同时,由于税务核查时,基于有关费用的限制,税务人员不可能到工程现场观察工程的进度,因此,计税的依据便完全依赖于合同。而实际的情况是,工程由于多方面原因可能未按合同完成,此信息未能及时传到财务部门,造成企业提前纳税或多纳税,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如果各部门能互通信息,让财务管理渗透到产供销各个领域,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可以有效地避免损失的发生,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  五、决策者的重视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保证  企业决策者应主动支持财务工作,关心财务工作,为财务人员最大限度施展才华铺路搭桥,使财务人员在加强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企业决策者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流向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科学合理地决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财会业务,还要经常学习财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了解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监督及提高自身法制观念,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另外,在新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将无法胜任新环境下的财务工作。人才是最关键的资源。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有必要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适应国际财务环境的能力。通过对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运行的各方面的分析,可以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宋希亮.强化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措施的几点看法。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6期.  2、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3、鄂秀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4、葛家澍,杜兴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财会通讯,2003(10),P5.  5、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7、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8、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9、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10、《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11、张俊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J].会计研究,2001.(5).  12、张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商业会讯2003,(4).  13、李孝林.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14、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J].会计研究,2001,(1).  15、李桂荣.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再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 (7).  16、魏文君,夏文贤.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几点思考——美国会计危机的启示[J].事业财会,2003,(4).  17、杨金观,高永林.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最佳选择[J].商业会计,2004,(8).  18、黄中生,褚友样.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思考[J].北方经贸 2004,(7).  19、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会计学科前沿论文300字体

165 评论(10)

liruomeng

【会计专业论文字数要求】会计专业论文,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正文字数在3000-5000字左右。其他要求:1、论文中引用的文字、数据应采取加注的方式,并在参考文献表中注明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2、论文中引用的表格应在表格下面注释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3、申报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单面打印、装订,并按照编写格式中的项目顺序装订。
244 评论(13)

superman336

提供代写,原创制作,
228 评论(8)

732178424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摘要: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El趋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须分清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所得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 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存在较多的差异,如何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许多企业财税人员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核算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复杂性,为此必须准确把握<企业会计镧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方面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同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l 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是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美国著名税务会计专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认为:所得税法本质上就是处理两类问题:①某项目是否应确定为收入或费用;②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和费用。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确定的,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各类会计法规的统称,财务会计必须遵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税法是从国家税收机关的角度为满足国家税收的需要而制定的。 1 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确认的范围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它主要包括:①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收益。如: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②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③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④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这种情况在实务中较少出现。 2 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问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问不同。 ①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②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③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④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 2 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 由于会计核算的业务日趋复杂,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时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来,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不同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计算费用损失时。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放的工资,计提三项费用、支付的利息、业务招待费、公益救济性捐赠、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通过成本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维修费用也可以计入成本费用。税法则对上述费用分别规定了准予税前列支的依据、比例、数额,从而在扣除口径上产生差异。 2 在计算费用损失时,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依据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①股权转让损失,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投资损失,税法规定扣除的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②广告费支出,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费用,税法规定除医药、家电等行业每一纳税年度内不超过销售收入的8%部分可扣除外,其他行业不能超过2%,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 3 部分涉税事项的处理方法差异①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及商品削价准备以外,其他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②会计制度规定,按照权益法核算发生的亏损按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计入投资方的损失,税法规定已经发生的投资损失才能在税前扣除。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所属类别提取折旧;税法规定已经提取折旧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不短于5年内摊销,不能计入原值。④ 出售职工的住房,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可以按规定计提折旧;税法则规定折旧不得在税前列支。 4 税务处理规定不准扣除项目差异如粮食白酒广告费用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罚款支出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科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 5 税收法规对部分准予扣除的项目作了限制性规定差异企业发生的各种资产损失,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扣除。 6 对部分应税收入的规定差异① 短期投资利息,会计制度规定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计入企业收入总额。②进行债务重组时,对应付款项的差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税法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③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核销以后的余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税法规定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④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房地产开发收入的实现,税法规定取得的预收账款预征20%的所得税。⑤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企业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月损益。⑥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企业应按在被投资企业所占份额分享或分担被投资企业当年的盈亏,以确认投资收益。 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着上述差异,因此,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21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