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gyawei
如同孩子向往外面更大的世界,人类也从未磨灭“离开地球摇篮,扩大生存空间,向着宇宙更深更远处出发”的梦想。而航天事业,正是这一梦想与智慧的完美结合。鼓荡着梦想与智慧的双翼,天宫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人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家”。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天宫一号的发射难度要小于随后的神舟八号飞船,即使此次航天试验中,真正的高潮也是在其后的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但这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天宫一号的升空让空间站梦想变得如此之近,它激发着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这是“走出地球”的必然一步,让人类用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审视地球和自身。在追逐“太空驻留”梦想的路上,中国还是追赶者。1966年,美国两个航天器完成世界上首次在空间的交会对接;1971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而此次交会对接完成,距离我们的空间站完全建成也还需近10年。 
(1)历史事实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这里先举几个由历史事实而来的成语:(A)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候,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一块璧玉,秦国的国君昭王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给赵王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玉,赵国比秦国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话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处理这件事。他临走的时候说/'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玉给秦国,如果拿不到城,就要使璧玉丝毫无缺地归回赵国《(史记》的原文是 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擢发难数/'也就成为成语了。以上这两个来自历史事实的成语/'完璧归赵/'/'擢发难数/'都是截用或改易史书中文句而成的。这种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数量不很多。成语中的/'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2)前人故事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3)寓言传说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4)古人原句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偶然被人们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显地具有成语的特点,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语,而只能认为那是引语。可是如果后来时常有人使用它,群众逐渐对它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语了。(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用的。截用或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参阅前文《成语的四字性》)例如:(A)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B)一曝(pù)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句话里摘出成语在来源浅探/'一曝十寒/'四个字用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C)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D)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6)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语的创作者,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见于宋人语录里边的一些成语,见于元人杂剧里边的一些成语,未必就是产生于宋朝或元朝,可能都还早。(7)谚语俗语有些成语,在两三千年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写在书里。虽然用的是文言,看起来很典雅,其实本来是群众口头中使用的谚语或俗语。例如,/'亡羊补牢/'/'敝帚千金/'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什么知道这些成语本来是谚语或俗语呢?因为使用这些成语的古人,在古书里边已经说了。如:《战国策·楚策》说:/'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养在羊圈里的羊跑掉了,赶快把圈修补起来,免得别的羊再跑掉,也还不算晚。)曹丕《典论·论文》说:/'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意思是:俗语说,家里有一把破扫帚,自己以为宝贵得可以同千金相比。享就是/'当/'或/'当做/'。)《史记·白起王剪传》说:/'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鄙语、里语或谚语、俗谚,就是民间的谚语或俗语的意思。实则有些来自谚语或俗语的成语,在古书上,也还有并不一定标明是/'里语/'/'鄙语/'的。另外还有些谚语和俗语,从文字上看,不像一般成语那样整齐典雅,很明显是人民大众的口语。可是因为它们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也成了成语。例如/'牛头不对马嘴/'/'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8)外来的成语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皆是。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时者金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拿原则来做交易/'/'按劳取酬/'等等都是。(9)改造的成语前边说过,成语是固定词组或固定的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改变。但是有时候为了表达上或行文上的需要,也可以更换一两个字,巧妙地把它加以改造使用。这种改造的成语,表达的效果往往比较强,因为把成语改了一两个字,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办法,古代就有的。例如/'物极则反/'这个成语出于《鹖冠子·环流篇》。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要转到它的反面。后代有人把它改为/'物极必反/',就觉得更为肯定有力。南北朝时,北周有名的文学家瘐信作《哀江南赋》就把这的成语改为/'物极不反/',表达他那无可奈何的愤慨情绪。又如/'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出于《孟子·公孙丑》,意思是说用力小而效果大。后来有人把这个成语里的/'半/'/'倍/'两个字的位置一换,改为/'事倍功半/',来说明工作费劲大,收效小。但是在古代,这样使用成语的例子比较少。现在我们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前人某些思想意识的错误性和局限性,显露得很清楚。因此把成语加以改造而表达新思想的,用得也就比较多了。例如/'把/'欲速则不达/'改为/'欲速必达/';把/'一举两得/'改为/'一举三得/'/'一举多得/';把/'一箭双雕/'改为/'一箭三雕/'/'一箭多雕/';把/'知难而退/'改为/'知难而进/'等等。时代已经改变了。生活在新社会不同于生活在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旧的清规戒律,已经不能拘束我们了,有一部分旧成语的内容,显然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譬如具有共产主义风格,敢于蔑视困难,敢于胜利的人们,绝不会/'知难而退/'。新成语/'知难而进/'的产生,是很自然的。这也可以算是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收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10)新生成语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全国解放以来,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成语,例如:厚今薄古 推陈出新 多快好省分秒必争 力争上游 百花齐放勤俭持家 修旧利废 上山下乡勤学苦练 只争朝夕 化废为宝比学赶帮超 全国一盘棋等等。同时,也产生了少量具有批评性的新成语,例如:/'缩手缩脚/'、/'少慢差费/'。这类新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含有积极意义。所以产生以后,立刻就不胫而走,为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用。以上列举的十项,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也是成语较大的类别。
六一儿童节,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举行了歌唱比赛。 比赛开始前,我们都搬着凳子坐在了操场上,排得整整齐齐。比赛分为两个部分,先团体赛再个人赛。比赛曲目的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的校长亲自当主持人,几个音乐老师当评委。 当校长宣布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兴奋极了。先是团体赛,由六年级的同学先唱,他们共唱了两首合唱曲目。一首是东方红,一首是打靶归来,奇怪吧,你是不是感觉回到了解放前?这学期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我们不仅背诵了弟子规,还学习了许多革命歌曲。接下来演唱的就是我们五年级了。说实话,我真的还有点紧张呢!看看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个很严肃,完全没有了平时没正形的模样,我们代表的可是五年级这个班集体呀!想着平时老师一遍遍的帮我们排练,同学们在下面抽时间练歌,付出了多少辛劳呀,我们一定要唱好,唱出我们班的风采!我们女生先唱,我们按照排好的队站整齐后,由朱林同学报幕,我们唱的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唱着歌词,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老师,她们真的是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每天辛辛苦苦地为我们付出,来的最早,走得最晚,有时我们调皮闯祸,她们总是耐心的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用心。我们都唱得很用心。后来老师点评的时候,也说我们唱得很有感情。我们女生唱完后,是男生合唱,他们唱的是《军港之夜》。平时爱活蹦乱跳的男生,这时候却一个个站得笔直,唱得委婉抒情,特别是中间朗诵的几句话,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都惊呆了,看看我们的音乐老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团体赛结束后,就进行了个人赛。我平时就很爱唱歌,这次比赛当然也报了名,我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选择这首歌曲,是因为自己常常的被它的歌词所打动。这次我倒是一点也不紧张,熟练地唱着歌,比划着手语,自我感觉还不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年级的文静同学,她的声音嘹亮,演唱时还富有感情,一首《丑小鸭》把全体老师和学生都震住了,她唱完之后,一阵掌声。呵呵,她肯定要得奖了! 比赛结束后,成绩也很快就算出来了,我们班的团体赛得了一等奖,班长上去领奖时,我们都特别自豪!我也和文静同学并列得了个人赛一等奖,得到了奖状和奖品,我们领奖时,全校学生一起为我们鼓掌,我们俩也特别高兴,把奖状高高举起,脸上笑开了花。 比赛结束了,可是比赛的一幕幕却让我难以忘怀,它会成为我小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