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9

hcho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血常规检查项目论文怎么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梅佳宁

已采纳
血常规是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是判断您的身体是否存在感染、贫血、血液疾病的基础项目。但许多人对于这个项目并不很了解,对于每一小项数据过高,过低都会很担心。其实,单独的看血常规项目并不能说明什么,还是要综合的看,才能发现问题。下面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血常规项目。 血常规检查内容都有什么: 白细胞数目主要是初步判断您是否被细菌或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数目、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相对百分比、粒细胞相对百分比、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相对百分比是辅助白细胞检查诊断疾病的。 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中间红细胞数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是用于检查您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数值增高时可能是患上红细胞增多症或地中海贫血,数值下降时可能患上贫血。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是血小板方面检查,相关数值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感染症、急性感染恢复期有关。数值过低可能是凝血不良,由于血液方面疾病造成。 检查项目总共为十九小项,当然光做血常规检查是不够的。小编提示您,每年做一次的体检要全面,才能更好的发现您身体内的问题。 血常规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1、空腹。因为人在吃东西后会使血液中物质含量有所变化,所以在饱腹抽血后很难得到稳定的化验值。专家要求体检者在头天晚上进食后到次日上午,空腹时间要求超过10小时,这时人体血液内各种化学物质就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放松。如果人太过紧张,就会导致血管收缩,造成抽血困难,所以在体检抽血时要让心情放松。 3、为了避免针口出血,在抽血后需用医用棉签进行按压,时间为三到五分钟,千万不要用手揉,否则会造成皮下血肿。

血常规检查项目论文怎么写

87 评论(14)

linabio_x

你好,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而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准确的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是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进行检查前,抽血者应少吃油腻、高蛋白食物,忌大量饮酒,避免影响指标。
256 评论(8)

快看那只猫

1:白细胞计数(WBC) 2:红细胞计数(RBC) 3:血红蛋白浓度(HGB) 4:红细胞压积(HCT)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8:血小板计数(PLT) 9:淋巴细胞比值(LY%)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12:淋巴细胞计数(LY)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15:红细胞分布宽度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
309 评论(14)

过了就算了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一.标本的采集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验用的高质量的标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2个步骤。 1.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2.标本的抗凝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 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可经抗凝剂抗凝成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含稀释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的影响极小),显而易见,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标本时,应使用定量的含EDTA盐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 无论镜检,或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绝大多数的对标本稀释的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的稀释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或末梢血液(10-40�0�8l)即可制备成通常所说的预稀释标本。多数情况下,预稀释标本的制备适用于末梢血的血样。
307 评论(9)

橙子vera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12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