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unkun
中东问题完全是历史的偶然性。我是在读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发现他们在书中多处使用“交往”一词,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 “某一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自己创造出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力、交往、世界性联系在一起,而“交往”成为核心纽带。可见, “交往”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由此,我开始关注“交往”问题。我从历史哲学意义上思考的结果是,人类的交往与人类的历史同步发展,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类在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劳动中,就表现了交往的双重关系:自然和社会关系。在此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所完成的本质的统一,是人们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依托,是文明交往的开始。但是,当我把交往问题从哲学思考转入历史学领域时,首先碰到了战争问题,即怎样用“交往”解释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的提法,促使我考虑“战争”与“交往”的关系,于是再一次系统研读了*****《战争论》这部经典名著。克氏关于战争是“政治交往”的论述,佐证了马、恩的观点,也进一步廓清了我对交往问题的思路。这样,我从哲学和历史学两个层面上,对交往问题有了初步宏观的认识: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决不能离开交往去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的文明交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你很给力。。。。当年我们问的形式与国策的论文直接上首页了。。
中东(英语:Middle East,阿拉伯语:الشرق الأوسط,希伯来语: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欧洲中心论词汇,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在地理上,中东的范围几乎涵盖整个西亚地区,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区,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由于“中东”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因而具体指代范围和所含国家并没有定论。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近东(the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称已为「中东」取代,但两者常通用。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但伊朗除外。远东,是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东包括非洲北部国家埃及。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ht ba m/vi ew/547723de5 ht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