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olt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然而,从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现状来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浓厚的兴趣来带动课堂教学,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带动质量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方法的掌握等都与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我将课前创设情境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口技》时,播放“洛桑学艺”的口技表演,学生很容易被高超的口技表演吸引,在赞叹不已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短文《陋室铭》时,我以刘禹锡三次遭贬,身居斗室之中毅然提笔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的故事,由“花香不在多,雅室何须大”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故事中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在教学《核舟记》时,我为学生播放“微雕技艺”的视频,如“小牙签大制作”、“米粒上的舞蹈”等,让学生一睹微雕艺术大师的风采,感受微雕技艺的无穷魅力,在极度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进入文本。二、改变方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效果差、效率低的,用新颖、轻松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成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我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设计游戏、竞赛等,创设愉悦的氛围。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1、讲故事,了解名人轶事。教学《陋室铭》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教学《石壕吏》时,引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佛印泛舟长江时的一幅哑联,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投入学习;教学《马说》时,先讲“伯乐相马”的故事;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讲一讲“宋濂艰苦求学”的故事。其实,每篇文言文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名人轶事或背景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2、加强朗读,享受古文韵律。不少文言文虽字面晦涩难懂,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骈体文《与朱元思书》、乐府诗歌《木兰诗》、儒家经典《论语》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享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古典文化魅力,传承文明。课堂中可采用师生配对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通过组织朗读比赛,既可以达到训练朗读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情感。3、编演课本剧,再现故事情境。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如《石壕吏》、《出师表》、《愚公移山》、《唐雎不辱使命》等都是很好的课本剧素材。课前选定表演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改编,教师对编演做相应指导。课本剧的编演甚至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的东西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这样,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观、评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乐在其中。三、注重拓展,加强积累,激发学生兴趣。1、课内拓展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课外文言短文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如:在教学《夸父逐日》时,可以拓展阅读短小的文言文《精卫填海》;教学《小石潭记》,可以拓展阅读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教学《木兰诗》,可以拓展阅读《木兰辞》;教学《愚公移山》时,可以拓展阅读《薜谭学讴》;教学《石壕吏》时拓展阅读《新安吏》、《潼关吏》,让学生对“三吏”、“三别”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理解课文。此外,像“东坡画扇”“幽王击鼓”“任末勤学”“颜回好学”“杞人忧天”等短小的文言故事,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稍作浅显的注释,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降低课外文言文阅读难度,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自然就引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课外阅读经典。课堂教学外,激励学生课外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阅读经典著作,如《史记》、《聊斋志异》、《搜神记》以及一些文白夹杂的名著,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能力,激发兴趣。3、摘抄引用。为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让每个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所选的文言文里摘抄名言佳句。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处世为人;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怀;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人生激励……这些名言佳句,能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以致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提高文言文的实际运用。4、仿写、改写训练。以仿写、改写练习为载体,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已学文言文,进行仿写、改写训练,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如教学《咏雪》时,我引导学生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为例,使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出“未若梨花随风舞”“柳絮空中差可拟”的佳句;教学短文《陋室铭》时,我让学生仿照铭文为学校、班级、宿舍做铭,或以交友、处事、学习为主题做铭,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其中不乏精品,例如:以我们大贵中学发展变化、校风学风为内容创作的《贵中铭》:校不在大,境幽就行。史不在长,数年就名。斯是陋校?唯师德馨。玉皇寨下坐,黄洋河畔行,崭新运动场,校园洁又清。可以怡性情、阅古今。有勤研之师者,无颓废之学生。严师出高徒,勤学是捷径。人皆云:“贵中真行 !”此诗一出,一时掀起课堂高潮。此外,将《木兰诗》改写为一幕短剧,续写《石壕吏》,把《酒泉子》改写为记叙文等系列改写训练,对于激发学习文言文兴趣,夯实文言基础,提高文言阅读能力都发挥重要作用。四、开展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课外兴趣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激发兴趣。我们在年级组和班级内开展了文言小故事比赛、“诵读文明,传承经典”朗读比赛、 “畅游两千年,文言伴我行”手抄报比赛、观看成语典故影视、课外文言文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文言文兴趣,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丰富多彩的语文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把文言文教学由“死”变“活”,而且是巩固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逐步形成课堂内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学习方法。另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墙上装点一系列的诵读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出师表》、《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以及初中阶段要求积累的古诗词等文化经典,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文化角的作用,用经典引领孩子们踏入国学殿堂,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文言影响,建设书香校园,传承文化经典。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文言文的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法,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摘要】如今语文课堂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是初高中教师的一根难啃的“骨头”,由于当前受制于来自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很多中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困境。现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补足中学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短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中国论文网 -htm【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生兴趣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瑰宝,承载着我国传统精神。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文言文作为遗产的文字表现形式,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将文言文很好的掌握,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领悟传统文化,吸收并继承祖先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不足文言文系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广大人民群众应充分理会并掌握,而这一过程需要先进的文言文教学的开展。可现今的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考试>兴趣鉴于应试教育尚未退出我国教育舞台,各类考试中将文言文的考察作为一个“门槛”。因此,学生们往往趋利性色彩较浓,紧盯考试大纲的要求,以此为准绳,进行针对性的备考,而无暇顾及兴趣的培养。2翻译>诵读由于学生较晚接触古文,且接触的机会较少,这使得本来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更显得神秘。这时,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往往是将所学的文言文进行翻译,且投入巨大的精力。翻译后,学生们面对满书密密麻麻的解释,硬着头皮来进行记忆尚且不易,至于诵读就是奢望。3灌输>自学现实当中的文言文教学系由教师占支配地位,老师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意见领袖”,通过自上而下的灌输、“填鸭”,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之上;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支配地位,完全不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片面接收来自教师的一家之言,而不加“咀嚼”的加以接受。在此情形下,学生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全然没有了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概念。二完善文言文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文言文教学应将着力点放在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升、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等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文言文教学的“顶层设计”,并将此三原则视为之后的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准绳1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在现行教学模式下,师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偏重于对文言文中生词的翻译与理解,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付出巨大努力却收效甚微,看似努力的教学过程,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需要师生互动,从培养文言文学习兴趣上入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手段进行施教1通过播放视频等形式加深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中小学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一因素的启发下,教师们可以考虑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近期,辽宁卫视播出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动画节目,通过一些文言文故事解读来阐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共同学习,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欣赏之余体会到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化传统。2再现情境,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鉴于古文所载的时代业已久远,在对其原意的理解上难免会出现诸多困难,这时,可以采取一些办法营造当时的场景,进行情景模拟,从而最大限度再现古文所载场景。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背景设置成古代城墙,以还原当时战争场景,并撰写剧本,在班内组织一些同学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身临其境的演绎,更好地理解古文传达的意思,从而增强了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自主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养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古语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古文的学习亦是如此。要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平时积极培养自主学习兴趣,点滴积累,不断增加学习文言文的“兴奋点”,将文言文的学习作为自己真正的事业来开展;讲授者们也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引导方法,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文言文教学完善对策1注重兴趣培养,营造自由思想氛围在教学文言文时,应适当脱离文本的限制,在基本进度完成的同时,适当的穿插一些文言文赏读课,以辅助正常的文言文教学,强化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在文言文赏读课上得以充分徜徉于古人先哲的智慧海洋,从诸子百家的思想光芒到唐宋八大家的文采飞扬;从汉赋的文采到建安风骨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同学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大增,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地激发,进一步强化了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效果。2通过诵读方法,体会古文的意境之美不同于现代文的形象,古文往往一字千金,一字里蕴含万千气象,加之行文节奏的起伏明快,诵读因此成为千百年来学习古文的良法。试想,在一个美好的早上,空气清新,捧一本墨香古书,诵读先哲经典,思想的芬芳像早晨清新的空气滋润每个人的心灵。再通过心灵间的交汇,得到思想上的升华。3自学与合作相结合学习是一个自主进行的过程,同时也要注重团结协作,将两者充分结合。例如,在学习《出师表》时,学生应通过查阅工具书先解决音准、词义,然后通过诵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拳拳孝心,“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作者通过生动的事例,将自己的孝敬之情充分表达。读者通过初步学习要体会到作者的美德,从中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另外,要加强同学间的讨论,还以《出师表》为例,有的同学历史知识掌握的较好,会明白该文的历史背景。通过互相交流,更加加深了对于该文中作者情感的理解。再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疏通难点,达到极好的学习效果。参考文献[1]朱招兰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0)[2]孟庆云 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困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4)[3]程永超将文言文教学进行到底――浅谈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困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陶永武转变两个观念 走出教学困境――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观念误区及辨正[J]语文学习,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