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52228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专家学者、仁人志士有很多学说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卢秀华副教在他的论文《论中国传统与现代化》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概括为六方面,现特向您推荐: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强烈的生态意识。第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创造生命)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第二,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与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因此,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人没有权利把自己当作万物的主宰,“屈物之性以适吾性”,而应该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使万物都能按照它们的自然本性得以生存和发展,这就叫“各适其天”。第三,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这就是“仁者”的“乐”。第四,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生态美”,也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以上四点,大致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其中包含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美学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