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j_wx
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此时此刻,必须回顾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二,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有个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它发展的前景,就必须适应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即“新的轴心时代”到来的文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文化自觉的要求。扩展资料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第一,儒家思想在仁政,为人的阐述上的确有点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天下的君臣民都能按他的要求来做,那天就是充满了真善美。但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孔子的门徒和儒家的学者是世界上最最执着,最最顽强,最最富有事业心的人。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富国强兵,法家和墨家的思想比较流行。儒家思想是最不受欢迎的东西,但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去宣扬他的学说。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们把他的言论汇编成论语,继续不断地发展孔子儒家的理论学说并沿街叫卖,一直到汉武帝时的卫倌。终于给他搞成功了。 第三,中国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终于成为一个比较完整和稳定的国家。这时候儒家思想的精髓就被统治者看重并拿了出来。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实就两点。 1,崇古。他们认为,古时候的东西都是好的,完美的。就像孔子特意要为西周的礼仪专门请教当时东周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他认为,如果现在的人不去破坏过去的礼法,就没有世间的动荡了。就像汉什么帝(名字俺忘了)要修改国家的法律法规,问下面的大臣,那位大臣(儒家的。不好意思,名字俺也忘了)对他说,现在的法律法规是高祖皇帝和萧大丞相制定的,皇上你的才能比高祖如何?俺的才能比萧大丞相如何?那位皇上当然不能说自己比高祖老流氓刘邦更高啦。那位大臣说,既然我们都比不上他们,所以,高祖和萧大丞相制定的法律法规当然是最最完美的啦。皇帝虽然胸闷,也没办法。有句名言叫“按既定方针办”就是这个意思。 2,克己复礼。这是当一个平常人成为统治者后最最看的上,听的进,用得着的东西。天下都是抢来的,打来的,搞到手是很不容易的。既然搞来了天下,谁又愿意失去呢?那么就要大家安次序坐好,都要听话,不要把屁股放在不该放的地方。有点想法是可以的,但要有克制,不能违了礼数,那样会大逆不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规规矩矩,那样就能世世代代了。君父,就要施仁政,臣子就要献孝心,所以就有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性能得到发展吗? 这样的话,法家的思想是追求社会的不断的变革,墨家的思想是犹如现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怎么能让统治者看的上,那不是要挖自己的祖坟吗? 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年,在这两千年里,几乎抹煞了其它的所有的思想体系,中国的知识分子浸淫其中不能自拔,因为那是要出人头地的唯一的小径,从而抹煞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在这两千年中,由于思想的禁锢,中国几乎无科学而言。当西方列强带着洋枪洋炮来到中国的时候,就难免的挨打,而且是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 到今天还有人在谈儒家思想的如何如何的有用,俺不知道他们是很懂的在谈还是不懂乱谈,估计是兼而有之。但这种思想是非常非常有危害性的,就像当官要为民作主一样,看上去是很有道理,但骨子里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主人。
(2018·孝感)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其所创建学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学派的学说,从战国开始,成为天下之显学而发挥重要作用。从西汉到明清,基本处于独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这一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不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孔子创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
对于这个问题,已有的这条回答算是分析得相当透彻了。不过这样的文章也不少见,我虽然看过的不多,却也知个大概:这个分析工作有很多人在做,也做得很好;可着重于提出解决方案的却不多,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分析、呼吁的层面上,我觉得这对问题的解决见效甚微。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治理社会,整顿民风主力在于统治者,要看他们的如何去导,如何去齐,光是一些文化专家和有识的呼吁是不够的。或许把它们改成“奏章”呈上去给席主看看会有些成效,当然也希望在儒家(总得现在的儒家有些散)内部、会出现一批改良派(可以根据儒家典籍把古儒学改造成符合当今时代的现代儒学)复兴儒学的主力在儒者,以结合儒学来治理国家则主要在统治者。 同时也希望各“儒学专家”不要只停留在分析问题的层面上,也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就现在而言,第一,孔孟的思想主张和平,对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第二,孔孟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第三,孔孟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第四,孔孟礼乐思想有助于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素质;第五,孔孟的诚信思想,对建立市场规范意义重大。第六,孔孟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的重要纽带。 儒家强调道德,这对现在的道德建设尤其有意义。儒家在强调道德的同时,也强调规则、程序,而这正是法制的基础。 儒家的君臣父子讲的是有序、程序,和血统论根本无关。现代“血统论”、人情走后门登峰造极的年代,是文革彻底诋毁孔孟儒家的年代。可见,血统论、人情走后门,其根源在于诋毁孔孟思想和儒家道德。 儒家从未禁止竞争,学而优的原则,就是一种通过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的原则,就是,儒家主张正当的竞争。儒家所强调的秩序,其实就是反对混乱的恶性竞争,本质上是在保护通过正当手段竞争的人的利益。我就这么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