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5

64429713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财务会计论文摘要选题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当下很忧郁啊

已采纳
没问题啊,最近求这个专业的比较多哈。私信我吧

财务会计论文摘要选题意义

105 评论(8)

准翻译官聪

试论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发展 摘要:绿色会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绿色会计产生的原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以及要推行绿色会计应具备的条件方面阐述了企业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 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绿色会计是上世纪末产生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被大量排放,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在我国这些茅盾显得犹为突出。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又很少,况且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上又极不平衡,经济上东富西穷,资源上东贫西富;再加上我国国民的素质较为低下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看眼前利益、自身利益,根本不会放眼未来,考虑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从而导致沙漠化日趋严重,黄河半途断流,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等等。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于是,在全球一场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或称绿色运动)由此兴起。与此相适应,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人会计研究的范畴。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的产生,绿色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同时在我国会计学术界也掀起了实行绿色会计的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因此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企业,要想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就要在生产、营销和理财方面保持优势。 会计工作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制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环境恢复费用等等都计算在内,真实地再现企业的盈利水平。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 在实务操作中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范围大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而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目的。 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无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如某些企业由于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也要量化计入企业的成本。 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财务会计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而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在目前状况下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应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呢?笔者认为: 一是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领导者。我们周围的环境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二是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即是要解决传统会计方法与生态会计的许多估计之间的矛盾,同时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三是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绿色会计。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9月12日发布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这个《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在企业自身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及企业长远利益并且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总投资97亿元,其中环保投入就达58亿元,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保护环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的共识。再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深有感触地说:“从华泰集团近30年的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重视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求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资源环境负责。企业家都追求企业更高的利润,追求企业向更高的档次和更大的规模发展。但这一切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使命是追求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会。华泰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纸业,走出一条根治污染和技、浆、纸一体化生产的道路,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必然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已被专家预测为21世纪最具有光明前途的会计。企业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朱丹论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财会通讯 李祥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会计研究 杨宝嘉,唐雄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月刊
331 评论(15)

mainaoz_1

对比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明确会计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重大差异;会计目标;会计要素Abstract: Is unceasingly thorough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novates unceasingly, accountant takes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commercial language,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which the new situ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issued newly "Business accounting in February 15, 2006 Criterion - - - Basic maxi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new basic maxim (2006) with original basic maxim (1992) the comparison, promulgates the new criterion to establish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ventory accounting the concept frame, constructs the complete accounting standards leve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criterion formul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sts on and is clear about accountant aspects and during the original criterion and so on goal difference, so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s the new basic 前言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新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相比较而言,新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2003)曾经指出:“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解决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基本问题。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对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则、规定和程序等进行
35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