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庄
我在长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常常会见到作者因编辑对稿件的处理结果而不满。甚至我碰到过“学术影响比较大的作者”对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愤愤不平。一些年轻的作者常常认为“世道不公”、专家没有读懂文章,一些专家级作者会认为编辑的工作有失误、怀疑国内期刊的审稿程序,更有人认为编辑或审稿人跟自己过不去。一般来说,作者常常认为“国内的同行专家审稿的不认真!”这个我也有同感,但是不认真的标准与作者的不一样。一般作者认为审稿人不认真是因为“否定了他的稿件”,而我认为:不认真原因是“多数审稿人”给出的评价只是泛泛之词,有的甚至将文章中的内容复制过来充当审稿意见。反倒是能够提出文章问题的意见不多。说好话容易而挑毛病难,要提出文章的不足至少需要通读文章,如果提出的意见不局限在写作方面,那更需要有一定的资料做依据。通过审稿意见就可以看的出来审稿人是否熟悉该研究领域、审稿是否认真。好的审稿意见,除对文章的选题定性评价之外,会对研究的具体过程进行认真的审视,会提出一些有实质内容的意见或者是疑问,有的还会给作者提出许多深入研究的建议。这样的审稿意见在具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中青年审稿人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审查意见,即使是对稿件持否定态度也可以给作者带来莫大的收获。但是,常常让编 辑左右为难的是,只介绍文章所研究的问题而缺乏对文章的评价,有时尽管对文章的整体水平不满意也给不出来具体的意见,只是一个“水平一般”,似乎编辑不知 道文章在研究什么,而向编辑做知识普及或是作者的自我推荐信。而让作者不满的当然是否定性的评价,这里边有几种情况。(1)对于审稿人来说针对稿件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就是对稿件的完全否定,有的只是学术上的探讨,但是由于一般水平还可以的期刊不会只是在审稿人认为不适 合发表时才决定退稿,审稿通过的稿件往往多于发稿的数量。所以,编辑常常会根据审稿的意见来判断稿件的取舍。有时退稿的意见只是一个借口,而实质上是对稿 件的写作水平、选题方向等不满意的综合反映。所以作者会感觉:“这样的就给予退稿处理啦?”(2)对于审稿人来说,没有时间仔细研读作者的稿件,往往在读到文章的开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好或坏的概念。如摘要中看不出作者选题的创新性、文章的开始就 出现论据不充分之处、文章表达难以让人理解、论述中出现明显的疏忽和错误等等。这样已经让人相信作者不是一个严谨的人、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现在作者自 己对自己的稿件都不认真,如何要求审稿人认真呢?我非常认同:一般论文都是写给新入行的人看的。审稿人往往是学术研究方面的骨干或带头人,一般很少阅读一 般性的研究论文,就是阅读,不是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也不会仔细阅读。浏览是在信息爆 炸时代的一种通用阅读方法。因此,指望审稿人仔细阅读你的稿件,实质上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不能很快让审稿人认同,审稿人给出不切实际的结论是十分正常 的。特别是一些作者,感觉自己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时是面面俱到而将文章写的泱泱几万字。经常有作者以自己论文篇幅作为水平的体现,如果没有十分的吸引力, 谁会花上几个少时、耐着性子将你的文章阅读完!(3)学术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了,那么这样的研究也就没有创新性、也就没 有发表的必要,应该写入教科书啦。另外,不同的人资料的占有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更何况审稿人的研究与作者的研究方向多数情况是不相同的(能 够做到大方向相同就不错了),我们常常听到作者陈述: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充分说明研究的独特性,所以稿件的审查,实质上是用外行的眼睛 来挑刺。审稿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没有道理的意见是十分正常的。这也就是学术发展中常常出现的:新的学术观点不容易被认可,甚至被扼杀。这是科学发展 的代价之一,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现在通行的:同行专家审稿机制更好的办法来保证学术成果发布的科学性。我 常常听到我的作者抱怨:我的稿子被你们退了以后,我投到国外知名期刊都发表了。这一方面说明:审稿机制不是保证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能被发现和发表,而是最 大限度地保证违反科学规律或科研垃圾不被发表出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期刊不一定就比国内期刊要求的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做出版的应该尽量规范稿件的 出版流程,尽量做到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不被埋没,为此我在工作中就开辟有特别通道:如果作者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可能会不被人接受 或理解,那么就向编辑提出来,最好不是自己自说自话而是有人推荐。那么,我的编辑就会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审稿流程,明确专家审稿的重点和出发点,从而给予最 大程度的宽容。但是,这样也解决不了前面的问题,总归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只是少数。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办法只有一个:作者自身努力做到不被审稿人误 解,努力让审稿人认同你的观点。总归审稿人读你的文章主要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挑毛病的。根据我的经验,至少可以给作者这样几条建议:(1)当文章成文以后不要急于投稿,而是放一段时间拿出来自己仔细读一两边。这是老办法了,但是现在的作者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计算机打字的错误,在我们的 稿件中比比皆是。包括我的博客,写完了就发表出来,常常自己都读不下去。文章的语言表达不清楚或难以理解,这不仅仅是对阅读者的不尊重,而是让读者想读也 读不懂或者十分费力气,更重要的是,对于科技论文来说: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不仅仅体现在论文之中,而且体现在作者个人的可信度。一位态度严谨的作者很容易得 到别人对其个人的尊敬和对其成果成果的认可,有时对于一些小的疑问也会基于对作者的信任而被放弃。(2)文章的立论要充分。文章一上来就让人产生怀疑,特别是在研究的方案设计、 理论假设或试验选择等研究的基础性内容部分,一旦让人产生怀疑那是十分可怕的。让审稿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来阅读下去,只能是加深怀疑的程度。论文论述的问题 不见得多,而每论述到一点就要做到有理有据,不容怀疑,否则论述的越多漏洞就会越多。一两个漏洞就足以将你的文章置于死地,更何况有许多假设和论据不可能 面面俱到地阐述清楚,尽管你认为阐述清楚了而读的人不见得能够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越新,其可信度就越低,因而也就越容易遭人误解。所以,论文的写 作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反问。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宁愿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特定的条件之下。附加条件的成果,在研究的探索阶段同样是有价 值的,并不需要盲目的提升研究的适用范围——话多必有失吗。(3)注意提炼自己的创新点。现在的研究全部创新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多见的,大多数是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因此,注意将自己的创新之处 明确地写出来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审稿人看到你的成果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否定你的创新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失去创新性的文章 显然是没有发表的价值。特别是,我们不能仅仅将别人的成果列为参考文献就完事了,应当与文献的研究成果有所比较,至少应当让审者能够看得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否则,看不出那些是别人的、那些是你自己的,不仅淹没了你的创新性,而且有对人不尊重,甚至是剽窃他人成果之嫌。(4)我强烈建议作者应当努力做到语言简练,能够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用两句话说,能够使用简单句时绝对不要使用复杂句,更不能使用洋化了的、生硬的文字来 表达你的研究内容。因为除了逻辑上的不清楚以外,多数情况是语言的表达不严密或难以理解而影响评价的结果。我再次强调:篇幅绝对不能完全代表水平!啰嗦也 不代表表达的清楚。节省别人的时间,首先就会给人一个好的印象。每一句话让人读着充实、有内容那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体会,只是作者对待自己的文章的时候往 往就会忘记这种感觉,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漂亮,似乎没有一点是多余的。( 5)正确对待审稿人的批评,那怕是无理的挑剔和错误、武断的结论。因为审稿人在得出结论时是不善于言辞解释的,有时意见显得是那么随意和不可思议。这也 是让作者感到愤怒的原因!记住,愤怒是毫无用处的。有人甚至会向编辑或审稿人发出威胁,这也是不明智和理性的。只是抱怨和威胁而没有建设性的意见,编辑和 审稿人是不会理会的,反而会增加反感。自负可能会妨碍你采取建设性的行动,而偏执更不会有正面的的影响。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意见尽量吸收到你对论文 的修改之中。哪怕是无理和错误的意见,也可以让自己反思:为什么审稿人会有这样的反应?我如何可以尽最大的可能让其他审稿人再次做出这样错误的判断。尽管 审稿人的意见会使你的文章遭到拒绝,作者也应当从谦逊和尊重他人的角度来维护自己研究的科学性。如果作者能够理性地对待 审稿人的意见,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特别是针对审稿人的错误结论提供非常职业的答辩,那么编辑会认真对待你对审稿人的反驳,有可能会重新将论文送给审稿人 审查,并提交你的意见给审稿人。这样往往可以节省你另投他刊发表而耽误的发表时间。审稿人的这种武断,使你经受的修养训练,也是你今后职业生涯的无价财富。 
1、仔细阅读审稿人意见,确保自己明白问题所在及为什么审稿人会提出这些问题。当稿件被拒时,您可能会沮丧或者对所提问题持不同意见。但是,被拒和不同意见是科研和辩论的正常部分,所以不要认为他们是针对您个人的。请记住他们只是想帮您改进论文。如果您不明白某个意见,应在您的答复中明确提出来,或者给编辑写信要求进一步解释。但是,在此之前,请与您的合作作者讨论一下,确保你们都清楚审稿人意见并确定后续如何处理这些意见。2、准备回复文件。考虑每条意见以及如何答复。写答复时,应做到清楚、简明扼要,并用证据说明您做出的改动或者您采用特定的方式处理意见的原因。3、逐一答复每条意见和修改建议。• 将每条意见、粘贴到一个新文件中(不要只提“审稿人1,意见1”,因为这需要期刊工作人员花时间相互参照)。请在每条意见后写答复。• 提到您对哪些地方做出了修改。不要只提及页码,而是使用行,或者引用某个特定部分的句子开头部分。• 明确解释您对哪些建议持反对意见及理由(并且给出您的证据)。• 务必做到积极、礼貌和简明扼要。4、不要错过截止期限!大多数期刊都有接收修回稿的具体期限。确保自己按时答复!计划好答复时间,以便您有足够的时间撰写答复,并对文章做出修改。如果您需要重新查询数据或者做出大范围修改,比如减少字数或者增加额外内容,您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5、不要向其他期刊提交原稿。即使您的论文被完全拒绝,也不要将原稿直接发给另一家期刊,可能别的期刊也会给出类似意见(甚至可能使用同样的审稿人!),因此您应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论文,然后确定后续步骤。如果审稿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例如,审稿人1可能说“表2多余—请删除”,而审稿人2可能会说“表2的第3列数据集还需进一步解释。”您该接受哪个意见?自己做出判断,并征求合作作者的意见,在答复中明确说明您为何选择删除数据而不是增加数据。再次强调,在提及您做出的修改时务必明确—引用具体行数/表,您做出了哪些修改以及原因。……如果我的论文还是被拒了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和您的合作作者讨论如何回应,决定是否向期刊编辑申诉……还是转而向其他期刊投稿。如上所述,在未充分考虑其他期刊的性质和范围之前,不要贸然将原稿投给它们。 以上内容来自查尔斯沃思论文小贴士,希望可以帮助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