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
上海开埠前,南京路尚为“溪间纵横”之地。1850年,英商在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置地80亩辟立花园,英商跑马总会围绕花园建造了一条跑马道。从外滩到跑马道之间的小路叫派克弄,又称花园弄。这是南京路的雏形。1865年,为便行旅,工部局将花园弄拓宽至40英尺(约2米),正式命名为“南京路”。至1920年代,南京路延伸至静安寺,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600米,名南京东路,西段名南京西路,从西藏中路到静安寺,又名静安寺路。南京路筑成之初,便有公共租界的行政机构进驻,酒吧、店铺等掺杂其间。1865年汇中饭店前身在今址建造,从此南京路的商铺接二连三出现,“高屋连云,轩窗阔辟,店号光明照耀,货物充溢。”至1920年代末,南京路已被公认为“魔都”上海的象征,集中了当时远东最豪华的环球大百货公司、电影院、旅馆、酒家,商业门类十分齐全,应有尽有。南京路不仅是西方时尚传入东方的窗口,也敞开胸怀吸引着八方来客。南京路的出现绝非偶然,深入探讨“南京路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不仅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下中国的都市商业建设也有现实借鉴意义。 
上海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可能只有数百年,但追溯上海的历史,则会惊奇地发现它的历史并不短。据考证,在距今5000年前的菘泽文化时期,上海地区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的先民就已在此留下了足迹。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