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olldase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意义包括但不限于: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创始人介绍: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曾在德国各地任歌剧指挥。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他致力于音乐创作及教学。所撰《教学作品》和独创一格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从节奏训练和即兴演奏着手,启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觉性,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奥尔夫音乐教育 
李妲娜老师与奥尔夫教学法感谢yangyi提供的信息,昨天下午去体验了李妲娜老师给“携手助学”整装待发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朋友们所进行的“奥尔夫教学”培训。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师自身。如果仅仅从李妲娜老师个人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远远不足以表达她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投入。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感觉呢?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同学们在音乐节奏伴奏下,握手、胳膊挽胳膊转圈蹦蹦跳跳,蹦蹦跳跳地进行肌肤触及程度的互相认识,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大家呼唤中、在音乐的旋律中舞动飞扬原来用非常简单工具就可以进行类似交响乐队那样的演出。用纸盒作为打击乐中的皮质乐器、筷子作为木质乐器、吃完的酸奶杯中放上小黄豆上面再用一小片报纸封住就可作为散响乐器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控制节拍多么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设计!奥尔夫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另一面。李老师谈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相关链接: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学会-htm生命在歌唱(黎加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栏(洪啸音乐教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