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小丸子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论文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果从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整整的三十年。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国锋主持。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5000亿元。计划经济时代,人民普遍吃不饱,穿不暖。买粮食要用粮票,买棉布要用布票,买食用油要用油票,票是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角;肉类这种普通百姓的奢侈品要留到过年才能享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别说一个大学生,即使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是社会上的香饽饽。唯一令人怀念的就是那个时代民风真的很淳朴,路不拾遗;官风廉正,没有现代社会那些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短短的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今天,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说我们中国人是劣等公民,说我们是东亚病夫。蓬勃发展的经济,接连上天的卫星,奥运赛场上一面又一面的金牌让那些嘲笑中国人的高傲自大者无话可说。在生产力高速发展,外资涌入国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同时,一些资产阶级思想死灰复燃了。君不见,因贪污受贿而落马的高官比以前多了么;高校周围的宾馆旅店生意火暴,夜夜爆满;警匪一家,人民警察公然为各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提供庇护伞……难道这些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么?(二)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形态发展要经历原始社会——努力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要道路和两种基本模式。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重要环节。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进程看,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固然与资产阶级及其制度自身的历史进步性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整体文明”是以某种程度的与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的手段实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使少数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了“血淋淋”的“文明和进步”,而使大多数国家长期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掌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