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王明
高速公路设计中降低工程造价的探讨摘 要:分析了山西省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偏高的原因,指出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公路建设质量和工程投资起控制作用,从设计角度探讨了高速公路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从而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工程造价,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已全面向山岭重丘区延伸,高速公路平均每千米造价超过了6 000万元,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山岭重丘区的山西尤为突出。山西省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偏高既存在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1)山西省大部分为山岭重丘区,沟壑错综复杂,桥梁、隧道数量多;2)煤矿采空区多,处理费用偏高;3)地方路网完善,互通立交、跨线桥数量多;4)高速公路征用耕地数量多,征地费用偏高;5)地方材料资源缺乏,砂、石材料单价偏高。主观原因主要有:1)为了项目尽早开工,没有给设计部门合理的设计周期,甚至边设计边施工,造成勘测和设计深度不足,变更地方较多;2)地方规划变化较快,设计变更多,使工程量不断增加;3)招标文件不规范,工程量清单内容不全面以及合同条款不严密,管理上出现漏洞;4)设计人员存在保质量轻造价的思想。客观原因是由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而主观原因可以通过人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或减少。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的灵魂,对于公路建设质量、工程投资起控制作用。如何控制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钱,就要从设计做起。设计中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如下:1)路线:改变落后的设计理念,深刻理解规范的内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加深路线方案的比选深度。在满足公路功能,保持既有路网完整,群众出行方便的情况下,合理降低路基填土高度,减少借方和占地。控制好标高,达到路基土石方填挖平衡,总量最少,是山区公路设计的要点,山区公路的设计关键还在于平纵指标取值及均衡性。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是设计的出发点,是保护环境、节约投资的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平原区。这一时期,公路勘察设计指导思想主要以“快速、安全、经济”为原则,强调线形舒展,平纵组合协调合理,行车舒适,视觉效果良好。片面强调采用高标准、高指标,使得建成的高速公路路基普遍偏高,不仅过多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景观效果也不理想。21世纪初,平原区公路建设提出了尽量降低路基高度的低路堤设计原则,同期山区也开始大量修建高速公路,面对山区独特复杂的自然条件,设计人员仍采用了平原区设计思想,强调较高的技术标准,出现了大量的高填深挖路基,不仅破坏了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公路景观,而且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直接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同时增加了工程造价。2)路基:路基设计应作为总体设计的主要及重点组成部分,主动参与总体设计,从源头控制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尽可能降低平原微丘区的路堤高度,合理确定山岭重丘区的高填深挖路基;路基断面形式应适应地形特点,整体式路基适应平原区;山岭区的分离式路基可最大利用路线走廊内的空间资源,应提倡在山区路线设计时对每个方向进行单独的线形设计,或分离、错布车道;边坡设计应在边坡自身稳定的原则下进行,并应注重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边沟等根据排水需要设计尺寸,根据安全冲刷及美观要求设置防护类型;绿化防护是利用植草后的防冲刷功能,追求视觉效果的防护形式,土质边坡应提倡植物防护或不防护,对稳定的岩石边坡可采用自然裸露开挖形式;软土地基处理应从考虑软土地基对公路路基的危害程度出发,在沉降允许范围内,尽量利用时间来达到处理要求,少做或不做地下工程,并应注重沉降、稳定的观察工作,加强软基处理的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滑坡防治必须明确滑坡的可知性和可治性,为路线避绕或治理滑坡作出决策。3)桥梁:桥梁作为跨越江、河、湖泊、海峡及沟谷的构造物,对保障路网畅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路网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桥梁造价远远高于路基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向山区发展后,出现大量的桥涵构造物,有效控制投资规模,显得十分迫切。特大、大桥的桥位是路线布设的重要控制点,桥位布设不宜过分强调“桥位选择应服从于路线”的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大量高墩、大跨及弯坡斜桥,以减小桥梁工程规模及技术难度。桥型方案选择要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及养护”的设计原则,应进行多方案比选。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要可靠,尺寸选择要合理,钢筋直径的选择及间距布置要充分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重视施工方案的设计及桥梁方案与施工方案的结合,避免因施工方案选择不合理造成施工费用增加。4)隧道:公路隧道有别于地面工程,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大,隧道设计应把握好各阶段地质勘察重点与工作深度,趋利避害,准确划分围岩类别,并把地质超前预报与围岩监控量测作为一道工序纳入设计文件中。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洞外接线及构造物布置情况,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择洞口位置,洞门设计应安全、简洁、实用、少刷坡、少破坏洞口自然环境。隧道衬砌横断面与结构形式应合理、有效适应建设条件,满足耐久性要求,一般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并采取必要的辅助施工措施,尽可能采用标准化预设计。隧道内排水设计应从方案设计、材料选择、施工与维修等方面统筹考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注重可维护性,当可能造成水土资源流失,或造成地面结构损坏时,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措施。隧道内机电设计应结合实际交通情况进行分析,机电设施应规模适中,注意安全与节能,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5)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属大型构造物,建设费用在总造价中占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枢纽互通所占的比重更大,设计中节省投资的意义很大。互通设计中应重视路网调查,掌握路网规划,避免由于路网规划发生变化,导致互通立交方案不合理。设计中应重视路线方案与互通方案的综合比选,处理好主线、匝道、被交路相互间的交叉关系。尽可能采用规模小、造价低的“瘦身”互通立交方案,尤其是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位置设置造价相差很大,因此应加强互通方案比选。在满足通行能力的情况下,匝道设计速度应根据交通量确定,不宜太高,以减小匝道规模。参考文献:[1] 交通部公路司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 陈根生工程项目设计的投资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0):277- 
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对建筑项目管理的核心手段就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因此,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对于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化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发挥工程造价管理核心作用的策略,供相关企业及部门参考。工程造价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核心手段,因此,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就成为了大势所趋,通过对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效力的加强,实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项目在进行决策、设计、实行到最终投资过程中影响力度,促进企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作用综合管理通过对各种形式的定额、参数以及标准进行制定达到控制计算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是工程造价管理在进行投资控制过程中的表现,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管理还是作为对投资效果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做为调节建筑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工程造价对建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项目决策一旦出现对工程进行建设所需要的价格高于投资者的预期,或是超过投资者所能支付的金额的情况,就会导致投资者被迫放弃对该项目的建设,同样,如果对项目进行投资后所建设的效果与投资者的预期不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资者放弃该项目。所以,工程造价管理在进行项目决策的阶段就成为了对财务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来源。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法律因素在现阶段,我国在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方面所颁布的法律法规仍旧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没有明确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规定和划分,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法律作为依据,而处于稍显尴尬的境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另一方面会导致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诸多工作难以开展,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较多阻碍,这是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得到正常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认知因素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对这项工作加以重视,并且没有适应在当今的经济体制下进行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企业在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方面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将自身的价值进行全面发挥的主要原因。信息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很多的行业都逐渐完成了向信息化转变的进程,但是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尚未实现信息化,例如,截至目前,我国仍旧没有针对建筑构建专业的工程平台,因而导致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这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观念因素现阶段仍旧有部分企业和部门对我国的工程造价师的专业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选择相信境外进行工程造价以及咨询工作的机构。事实上,国内的工程造价师或机构由于对我国相关的技术标准、建设环境等较为熟悉,因此,选择其进行造价咨询工作与境外机构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发挥工程造价管理核心作用的策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不仅需要依托于企业和部门,更应该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加快我国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的进程。而在完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分散在相关行业中的法律法规进行归纳和有效整合,为构建完整的法律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保证建立起的法律体系可以包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方面。另外,对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权力进行分化的方式,保证政府、单位和个人互相制约,可以在保证工作积极性的情况下,将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每一步骤都落实到相应的位置,从而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开展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环境。提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关企业和部门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不重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为了从根源处制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将工程造价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步骤,在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思考的初期,就需要将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考虑其中;对项目进行设计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对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各个关键点进行有效整合;进行项目建设时,则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信息化的办公技术进行推行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种类繁多,因此,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只能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运用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进行辅助,依托于网络平台,对开展工作的形式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程,达到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的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我国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企业管理和经济目标的重要途径,需要相关企业通过增加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以及丰富其工作形式,达到促进企业市场化进程的目的。因此,为了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价值更好地进行发挥,就需要企业和部门通过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