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1

guokeha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沼气历史与发展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的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287050937

已采纳
开题报告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主要运用何种理论,要达到的目的。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中国沼气历史与发展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的

166 评论(15)

happynewyou

论文选题背景可以按照模板来写,包括这三大内容即可:论文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一、论文研究背景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理论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实践方面主要包括:(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137 评论(9)

tangkun1026

这个的话我帮你写好以后发到你的QQ邮箱里吧。
273 评论(11)

海盗船长听雪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怎么写,告诉你个小技巧
135 评论(9)

liuzs1234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日期:2008-9-5] [ 作者:寇建平 赵立欣 田宜水 郝先荣 ] [ 来源:农村可再生能源及生态环境动态 ]1.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柴节煤灶保有量1.5亿户,节能炉保有量3471万户,节能炕2024万铺;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总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户;太阳能热水器保达4300万平方米,太阳灶保有量112万台;已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734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示范点,为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量稳步增加 与2000年相比,2007年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32.1%,年均增长率为0%,低于全国同期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6%,年均增长率为7%;非商品能源增加了4%,年均增长率为4%。 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费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与2000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5%,年均增长率为0%。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长了5%和0%,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8%。而煤、油消费呈负增长,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7%,年增长率为-2%。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2) 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柴为主 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3%,薪柴占10%,煤占08%,电力占47%,沼气占21%,液化石油气占71%。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大部分用于炊事和取暖之用,优质能源比例低,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秸秆、薪柴容易获得,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3) 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 现阶段,我国农村能源供需矛盾虽已基本得到了改善,但距离小康水平的能源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2006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商品用能量为131千克标准煤,仅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的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为275千克标准煤),城乡差距较大。与2000年相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增长了1%,年增率约15%,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年增长率的15%,这说明了农村居民对商品能源需求旺盛。 (4) 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并不平衡,生活习惯和住宅类型也不尽相同,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差异很大。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农区主要使用秸秆,牧区主要使用牲畜粪便,山地和林区主要使用薪柴。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炭等资源也都有鲜明的区域富集性,但开发程度低。经济发达的城郊农区接近或达到城市能源消费水平和类型。农村中严重缺能的面积大、缺能的时间长、解决的难度大的农村能源缺乏区,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以及经济上的贫困区。 从下表可以看出,农村户用沼气技术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区和华中区发展最快。养殖场沼气工程主要在华东区,约占全国总量的50%,其次为华中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集中经济发达的华东区和华北区,太阳房集中在冬季需要取暖的东北区、华北区和西北区,太阳灶集中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区。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迅速 (1) 农村沼气步入健康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农村沼气进入了健康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07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用户482.35万户,全国沼气用户已累计近2650万户,年产沼气达102亿立方米。比2000年的848万户增加了1802万户,年均增长速度为7%。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发展加快,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约66万处,总池容28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达56亿立方米。见表2。 (2) 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国家通过市场拉动,积极推动太阳能热利用,有效扩大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和应用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太阳能热水器得到快速普及。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4286万平方米,比2000年的1108万平方米增加了3178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06平方米,年均增长速度为3%;太阳灶保有量达112万台,比2000年的33万台增加了88万台,年均增长速度为06%;农村太阳房达1524万平方米,比2000年的978万米,增加了54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速度为8%。 在农村地区,累计推广太阳光伏发电9万处,装机容量为9兆瓦;小型风力发电机2万台,装机容量为16兆瓦。 (3) 秸秆沼气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步推广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农户分散养殖日益减少,规模养殖逐渐增加,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的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部分农户由于不再养猪,缺乏发酵原料,已建的沼气池面临无原料而停用的处境。为有效地解决农村沼气池发酵原料不足等问题,农业部组织开发了秸秆沼气技术,以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为发酵原料,首先加入秸秆复合菌剂进行堆沤处理,然后与沼气接种物一起入池生产沼气,充分利用稻草等秸秆原料,有效地解决了沼气推广过程中的原料“瓶颈”问题,使不养猪的农户也能使用清洁能源。该项技术已经成熟,并正在逐步推广。截至2007年底,户用秸秆沼气已发展到5万处,当年新增50083处,而2006年新增4397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站2650处,当年新增2634处,而2006年当年新增110处。 (4) 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 经过长期发展与壮大,农村能源行业已初步形成了管理推广、科技研发、质量监督与检测、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和社会化服务等支撑服务体系。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成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15万个,约53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6346人,占18%。同时还构建了研发、培训和质检体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达到4万人,其中沼气生产工8万人。各地积极推进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沼气社会化服务试点示范,初步形成县乡沼气推广机构服务到户、沼气生产工承包服务、农民沼气协会自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和政府服务、公司服务、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个人服务和“政府+公司”等多种服务机构。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1) 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在历史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后,农村发展提速,农村居民能源消费量越来越大,并向着优质化方向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消费总量也将不断增加,对商品能源的需求增长尤为迅速。如果按照不可持续的发展方案,预计到2010年全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7亿吨标准煤。如果农村居民加入到商品能源消费的竞争队伍中来,将会给国家的能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发展农村能源已成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与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2) 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等。 ①农村生物质能资源。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畜禽粪便和能源作物。我国每年生物质资源量巨大,其中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约7亿吨标准煤。 ②农村水电资源。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及已建和在建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其中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为2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两湖、两广、河南、浙江、福建、江西、云南、四川、新疆和西藏等,约占全国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90%左右。 ③风力资源。据初步估算,我国陆地10米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26亿千瓦,实际可开发量为53亿千瓦,海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潜力大于5亿千瓦,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总量超过10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广东沿海及其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8%。风资源较丰富区主要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北部地区,东南沿海距海岸线50~100千米的内陆地区、海南岛西部、台湾岛南北两端以及新疆阿拉山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8%。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和西北除上述丰富区以外的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等,占全国总面积的50%。 ④太阳能资源。我国太阳辐射能总量约为3340~8400兆焦/平方米,年太阳辐射数超过2200小时的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占国土的2/3。 ⑤地热能资源。我国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广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对策建议 (1) 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结合《环境保护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研究制订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配套支持政策,包括减免可再生产业相关企业的税收、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农户给予补贴、征收化石能源税等。 (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农村能源投资总量不足,且方向单一,主要支持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其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基本没有专项投入。此外,农村户用沼气补助标准偏低,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国家应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以中央和地方国家投资为主、多渠道投入资金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外资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 (3)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沼气以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广、功能多的优势在我国迅速推广,秸秆沼气技术的突破又扩大了沼气使用范围,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为沼气的集中利用创造了条件,因此,必须加快沼气建设步伐。同时要加大沼气物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确保沼气又好又快的发展。 (4) 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力度 截止2007年底,我国省柴节能炉灶(炕)保有量达到2亿户,在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占到43%,而秸秆气化站只有737处,秸秆固化(炭化)100处。因此,必须对农村炉、灶、炕进行升级换代,在秸秆富裕区支持秸秆气化、固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工作。 (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大有作为,意义重大,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发农村可再生资源的认识。
165 评论(13)

jianxiongw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14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