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8

czl40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碎片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gend

已采纳
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而通过纸质书阅读更能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纸质书的收藏价值也受到读者的重视。纸质书除了形式上更具真实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和趣味。因而,有人说过:“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此味道,既是书之味,更是文化之味。纸质书便是适合于“深阅读”的载体,它能够令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不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过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纸张的质感,甚至是印刷带来的墨香,创造一个整体的美的氛围。不夸张地说,这一系列的阅读享受,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够真正获得。

碎片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议论文

328 评论(12)

朝暮昏晓

无纸化阅读不会替代传统纸质阅读。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通讯设备的更新升级,不单是让我们对距离的概念逐渐有了新的理解,对于知识的获取渠道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未来,电子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能否取代传统单一的纸质阅读,这无疑成为当前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们以往对于知识、信息的获取除了部分具有时效性的借助于媒体、报纸外,更多对于知识的获得集中在纸质书籍的阅读上。但近年来,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等电子阅读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阅读媒介。人手一部手机,无论是新闻时事还是碎片化知识的吸收,甚至有的人阅读文章、小说等,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手机来完成,除了少去纸质读物携带的麻烦外,手机阅读,也即电子阅读,还具有知识获取方便、直接、快捷的优点。我们通过一些新闻APP的推送,便可知道知道当前的时事新闻,对于所需的知识,手机上网一搜便可现于眼前,谁还愿意去捧着一本厚厚的理论书籍,啃个没完?那些心灵鸡汤式、情感瞎侃式的文章,也随之充斥着整个手机端:什么《你能够做到这些那就离成功不远了》、什么《男人不懂这些事,迟早会怎么怎么》??知识水平不高的读者,不会鉴别,看到此类文章还津津乐道,如获至宝,人前吹嘘瞎侃。另外一些心灵鸡汤式的文章,除了阅读时给我们打一针鸡血外,过不多久便被我们抛之于脑后,因为不符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有夸大和不务实的成分。那么,手机等电子阅读除了时下的便捷外,要说完全取代纸质阅读,我觉得还是不太可能。回到我们的日常状态,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创作者。心情沉郁的时候,听听心理疗伤类的电台节目,或者刷一刷搞笑的短视频,我们一下子便会得到纾解,但长期下来当夜深人静,放下手机去思考和回想我们日常空闲的收获时,却又感到莫名的空虚,因为我们没有获得那些令人真正永久坚信的东西,和前行的动力。另外,手机阅读还有纸质书籍所没有的墨香的实在感,在手机上读过的书和实实在在划满了笔迹、写满了心得的纸质书籍,更不可相提并论。不可否认,手机阅读,在一定意义上让知识得到了普及,或许当我们学会鉴别,有关部门能够正确引导,让一些科学、积极、向上、实用的知识更多推送给我们的话,相信电子阅读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但纸质阅读有它不可替代的理由。阅读纸质书的那种厚重和踏实,藏书和学术研究的那种快慰,还有对于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脑海的构筑,非电子书籍所能给予。所以,对于无纸化阅读是否会取代传统纸质阅读,我觉得,目前还不可能。而对于我们在手机等电子阅读中对于知识的获取,一定要理智,学会思考,不能一味的吸收和接受,而且要学会鉴别,有所取有所不取,我建议大家有空了多买些纸质书籍读读,感受一下手机阅读所没有的知识获得感。
288 评论(15)

z504391803

反方主打人的阅读体验。感知书的质感,气味,和通过页眉页脚的记忆认知。电子书的优势在于省空间,便携。但同时带来碎片化阅读,浅层阅读的弊端。
186 评论(9)

相关问答